-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低价游”


图/文 王怀申 杜燕盛
据法治日报报道,“低价游成了购物游。”河南省信阳市的杨先生说起近日的旅游经历时,语气中满是气愤和无奈。今年4月初,他和好友报了一个旅游团,宣称“1000元,两个人,5天4晚游贵州,没有任何其他消费”。而旅游期间,他们不仅被要求交纳保险费、景区内交通费等,还每天都被拉到各种购物点,卖玉的、卖药的、卖银饰的……被不停地推荐购买各种商品。类似的遭遇不少游客都“体验”过。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对外发布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盘点过去一年的典型消费舆情事件,28.5%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
不合理低价游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予纠正。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提示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报名参加不正规的旅行社组织的活动。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通常都是“低价游”的输家,即便没有消费,也会浪费宝贵时间与旅行社拉扯,影响出游心情。消费者出游应改变单纯比价理念,理性消费,尽量选择正规旅行社,核查其资质,签订正式合同,仔细阅读行程安排,避免落入低价游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