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柴枪粉:侨乡美食“挑”起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邓巴烽
  陈美任通讯员高干
  本报讯信宜柴枪粉,这一承载着侨乡深厚文化和美食记忆的传统小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挑起文旅产业的新动能。作为信宜市的特色美食,柴枪粉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成为连接海内外游子乡愁的纽带,以及推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有一种思念叫家乡的味道,有一种记忆叫家乡风味美食,是念念不忘的乡愁。美食是区域文化的深情表达,在侨乡信宜市,每一碟柴枪粉都是美味可口的记忆,每一口香脆都承载着海内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日前,马来西亚侨胞彭伯和家人回北界镇探亲,一早就来到该镇西江圩吃上一顿捞柴枪粉配白粥的早餐,彭伯对这久违的美食赞不绝口:“这种味道让人无法忘怀。”在品尝之后,彭伯还打包了两份煎柴枪粉带回到市区的酒店。
  据《信宜县志》记载,柴枪粉产于北界镇西江圩一带,始于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柴枪粉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两头尖尖中间粗圆,因为酷似农村用来挑(担)柴草所用的木棍柴枪而得名。柴枪粉不仅可作为充饥食品,作为信宜人的早餐,也可作为餐桌上小吃,别有一番风味。
  西江运美快餐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制作、销售柴枪粉20年了,每天从早忙到晚,许多来西江温泉、天马山景区游玩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吃柴枪粉。柴枪粉制作工艺精细,选用优质炊粉米(白谷晚稻),用石磨磨成幼嫩米浆,并且需要使用专门的蒸具,蒸制时火候适中,时间不够则黏糊,时间长了则鼓气泡。蒸出粉皮后,加馅料,普通成品以韭菜、芝麻作馅料,精制品则加肉粒、豆饼粒、豆炸、云耳丝、蛋丝等,再对角卷成两头尖尖中间粗圆的形似柴枪的柴枪粉。
  与普通米粉相比,柴枪粉有其独特的风味:薄、韧,质地幼嫩,有光泽,厚薄均匀,香味可口。柴枪粉的食用方法一般有捞(拌)柴枪粉、煎柴枪粉。捞(拌)柴枪粉,用特制酱油、本地纯正花生油、蒜米、辣椒酱等拌在一起,吃起来又韧又滑、嚼劲十足;而柴枪粉用猪油或花生油煎制,会散发出阵阵清香,吃起来脆爽,唇齿留香。
  美食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的一种新方式,特色美食也是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西江圩所在的金渠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告诉记者,西江柴枪粉远近闻名,目前,西江圩有9家餐馆(快餐店)制作、销售柴枪粉,柴枪粉也销往信宜市区的酒家、餐馆。信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信宜市区以及许多镇都有餐馆(快餐店)制作、销售柴枪粉,柴枪粉已成为信宜文旅市场的一张名片,给各地游客留下“味”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