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茂名好人陈远兴:自强好男儿六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

本报记者周燕红


  陈远兴回到家乡照顾瘫痪的母亲。


  陈远兴,白石镇扶龙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他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不易。在过去成长的岁月里,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故,但是命运的波折并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和信念。相反,他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自立自强的年轻人。
  多年来,他一人独自挑起了全家的重担,六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将人间孝道的美德以茂名好心精神的方式诠释在生活里,传递在百姓间,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成为众人点赞的身边好人。陈远兴被评选为2023年茂名好人。
  放弃就读高中减轻家庭负担
陈远兴出生于1996年6月。在信宜市白石镇扶龙村上小学时,由于家里距离学校有5公里多远,为了上学不迟到,他每天早上5点多便拿着小手电筒沿着山路步行1个多小时到达学校;初中时,为了节省路费,他通常坐农村的三轮车回到半路便步行回家。由于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优异,他考上信宜一中。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他会继续念高中然后再考理想的大学,但是他想到自己年迈的老父亲和精神残疾的母亲,更想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能尽快出去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最终决定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选择上职业中学学习电子信息技术。
  舍弃前程回乡照顾瘫痪母亲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之风云。2016年5月,陈远兴母亲李月梅突发疾病,经医生诊断确认患上了急性脑中风,中风导致她半身不遂,需要长期卧床并依靠漫长的药物调理。这对于生活刚有起色的家庭来说,又要面临着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而陈远兴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能够让陈远兴在珠三角地区安心从事室内装修工作,父亲担起在家专职照顾母亲的重任,而陈远兴的打工收入成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此时,陈远兴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待遇也提高了不少,另一边,和热恋的女友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2018年11月,陈远兴的父亲因高血压带来并发症而突然离世。远在广州上班的陈远兴接到电话后,来不及悲伤就马上赶回来处理父亲的身后事,这个饱受坎坷的家庭也因主心骨的离世而显得支离破碎。这对陈远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看着家徒四壁的家,忍不住流起眼泪,而此时又到了他最艰难抉择的时刻。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鼓起勇气,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拒绝政府救助选择自立自强
家庭的巨变,迅速让这个“大男孩”成熟起来。他毅然辞掉广州的高薪工作,拒绝女友的挽留,回到小山村的残破家中。不管是父亲的意外离世,还是女朋友的分手,都没有过多的时间让陈远兴悲伤和难过,因为他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需要照顾。22岁的陈远兴坚强地挑起了整个家责任和义务。
  当地村委会得知他的家庭变故后,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并计划通过政府的救助政策来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为其申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及残疾金,以此减轻他的经济负担。陈远兴得知后,主动找到村干部提出他的想法和拒绝了政府的救助接济。他说:“我爸走了,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我们家现在虽然很困难,但我还年轻,有力气,又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能遇到困难就向政府伸手,更不能有靠要的思想,我想靠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请把低保留给更需要帮助的家庭。”当时,在场的村干部听了他的一番话,无不动容。这个决定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绝非易事,他要面对的不只是母亲身体上的花费,还有整个家庭的维持和生计。然而,这一坚持就是六年。
  六年来,陈远兴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在邻近乡镇的工地打散工增加家庭收入。每天早上4时30分手机里的闹钟就会准时响起来,此时的天还没亮,他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煮早餐,然后给母亲刷牙洗脸、喂早餐。收拾妥当后,他匆忙吃两口早餐就骑上摩托车前往工地上班。下午下班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是煮饭、给母亲喂饭、刷洗清洁,一样不落,事事亲力亲为。“回家照顾母亲这六年来,我从来不敢在外面过夜,工作无论多晚都要回家,生怕母亲突然有事找不到我。”陈远兴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更是这个家的希望,唯一能够改变家庭命运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努力赚钱和照顾好母亲。
  陈远兴不仅自强自立撑起了破碎的家庭,他在村里也努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尽可能地帮助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他还积极参加村里开展的公益活动,义务清理公路,为困难群体提供援助等。陈远兴的义举被村民传为佳话,他的坚持和坚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左邻右舍无不对他称赞有加,更是被他的孝心深深感动和折服。这位年轻的农村“大男孩”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孝老爱亲的道德榜样,进一步弘扬了茂名好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