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化橘红产业发展新篇章

特约评论员 崔耀奇
阳春三月,橘花飘香。近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巡礼暨化州市2024年化橘红赏花活动”在平定镇大岭村化橘红广场隆重举行,“中国化橘红之乡”万人踏青赏花,春意融融,让千年古郡焕发新活力。赶赴一场赏花盛宴,见识“一片值千金”的化橘红,品尝魅力独特的化州美食,这是多么惬意浪漫的文旅嘉年华啊。
近日笔者在广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非遗馆了解到,为加强岭南中药材保护,规范利用岭南中药材资源,自2017年3月1日起,广东省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并公布首批8种列入保护的中药材,其中化橘红位列首位。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气候温和,土壤地理环境独特,因盛产化橘红,又称“橘州”“橘城”,是南药的主要供应地和购销集散地,是中国化橘红之乡。化橘红是化州独有资源,全球独一无二,是广东名贵道地药材,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明清时期被列为宫廷贡品,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是“十大广药”之一。2021年,化州市成功创建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充分展示现代农业产业园丰硕成果,分享学习交流经验,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巡礼首站设在化州。化州化橘红成为各级媒体聚焦的中心,化橘红再度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观点。此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化橘红产业的发展壮大,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要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化橘红新质生产力新篇章。
标准化生产成为化橘红产业发展当务之急。这里“标准化”包含种质资源标准化、种植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关于种质资源,要加大监管、保护力度,要注意橘红母树的管理保护,整理优良种质资源基因图谱,建立化橘红种质资源圃。据了解,目前化州已经建成化橘红种质资源圃约60亩,大棚共8个,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每年可以培育30万株优质化橘红苗,为化橘红规范化种植提供优质种苗保障。种质资源圃要根据种植发展要求,同步推进;对所有种质、木苗要跟踪、监测,保证种质纯正、优良。种植生产标准化是保证产品质量重要一环,专家提醒,一定要做到标准化生产。如果种植生产不标准化,比如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出现、品种混杂退化之类,这都将对化橘红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还有,化州橘红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药效独特,品质跟化橘红种植土质及环境因素有关,不是化州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植,而是土壤中含礞石等矿物,且达到一定比例环境才适合种植。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要求化橘红产品有效成分要达到相关标准比例,没有达标的产品不能进入化橘红标准产品质量清单。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科研创新为化橘红发展提供澎湃发展动力。目前,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2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干果1.2万吨,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超1542家,产品系列100多种,产值102亿元。要将化橘红产业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延长、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科技创新成为化橘红产业发展新引擎。一是科学内涵的解释。科普宣传化橘红,不能一味沿袭古人怎么记载的,我们还要用现代科学去解读,系统地做研究。二是要擦亮化橘红地理标志名片,突出其独特的药效。《神农本草经》把化橘红列为上品,化橘红在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这就说明它的有效性、珍贵性。这种化痰止咳良药,且单味成药,深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屡建奇功,好评如潮。这些基因特质要存留。三是加大产学研融合。据了解,2018年5月,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薇薇和她的团队开发的广东道地中药材红珠胶囊成果以2000万元价格实施成果转化,带动了化州市中药材种植以及中成药生产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助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苏薇薇团队推动化橘红成功进入美国药典,这为化橘红国际化提供了法律保证,助推化橘红进入国际市场通道。今后,在确保药效品质前提下,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更多适销对路产品。四是加快药食同源研发推广。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化橘红可作为药食两用产品。而目前化橘红仅限于药用,尚未能在全国范围内作为普通食品生产和销售,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在全国两会期间,曾提出了加快化橘红药食同源物质目录的申报和推进化橘红药典标准修改两项建议。化橘红药食同源目录一旦申报成功,势必拓展无限发展空间,打造化橘红千亿元产业集群指日可待。日前,化橘红药食同源物质目录的申报材料全部完成,已由省卫健委上报国家卫健委,这是化橘红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用心讲好化橘红故事,续写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化橘红种植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故事、人物传说、诗词歌赋、典籍志载多样纷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人文素材,用心倾情讲好化橘红故事。化州市文联、化州市作协在每年阳春三月持续举办“以文为楫•赴一场橘花盛宴”的征文活动,吸引大量文人墨客踊跃参与,应征作者以饱满热情,抒写、赞美化橘红,佳作迭出、传播广泛、影响空前,助力讲好化橘红文化故事。在春意浓浓的三月,化橘红花漫山绽放,以中国橘乡平定镇大岭村的化橘红核心产区为中心,已经建成的15公里长的化橘红赏花长廊所在地,成为万人赏花游览的好去处。一年一度的化橘红赏花节盛况当前,成为农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标杆,助力推广、科普、宣传化橘红。
花果为媒,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开拓创新,谱写化橘红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章。牢记嘱托,坚定信心,笃定前行,用心用情写好化橘红“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化橘红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