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两会精神“新实快”抓落实

茂南人大代表“双助”站与“百千万”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黄林明邱秋梅
  罗亚兵本报讯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是摆在茂南区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如何全面学习贯彻,狠抓工作落实,把人大代表“双助”工作与“百千万工程”融合发展?日前,在茂南区人大制度研究会的牵头组织下,召开了茂南区人大代表“双助”工作与“百千万工程”融合高质发展研讨会,以更新的思维,更实的举措,更快的速度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会议在茂名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京塘坡“双助”工作站站长李吕华所属的企业广西粤侨新材料有限公司举行,区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区人大制度研究会的正、副会长,区人大相关专委会负责同志、各工委(室)主要负责人,各“双助”工作站站长和部分杰出乡贤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前,参会人员参观了广西粤侨新材料有限公司。他们一路看、一路议,交流经验、探讨发展,切实感受到该企业在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挖掘精神和敢想敢干的气魄。
  参观结束后,召开了研讨座谈会。首先观看“双助”工作站纪实专题片,共同回顾了过去一年“双助”工作取得的成效,其做法得到了全国人大网站和省、市、区各种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特别是去年12月《中国人大网》对“双助”工作做法进行报道推介,今年1月省人大机关《人民之声》杂志又刊登了“双助”工作做法和成效。
  就如何更好地贯彻两会精神,“新实快”抓落实,与会人员围绕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如何与“百千万工程”融合发展进行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议发展、讲体会、谈打算,李吕华说,京塘坡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是全省首个挂牌的“双助”工作站,二年来,“双助”工作站的工作始终围绕“百千万工程”要求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先后投入1000多万打造1公里精品景观文化长廊和村的风貌提升,在公路两边种植桃金娘和紫花风铃树,结合罗非鱼专业镇建设,牵头成立农业公司,发展农业出口深加工及广东预制菜等产业,投资超过10亿元的预制菜生产基地正在进一步推进,接下来,抓紧做好一条鱼——罗非鱼发展战略工作,配合市、区、镇“百千万工程”罗非鱼项目马上落实。区人大制度研究会会长陈富铭结合自身的优势,搭建“双助”站+农贸市场+五金厂联动发展的模式,解决村民种植难卖和就业问题。黄坭塘“工作”站站长曾凡波说,他会继续发挥“双助”工作站+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多边共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运营模式的作用,不断强化村中特色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准备再扩大生产规模。椰子村“双助”工作站陈成汉总结了挂牌以来的工作情况,他说,自筹建以来便积极配合镇村,清拆危房鸡舍猪栏、整治椰子江,不断优化村中环境;修建抗日卫国革命馆广场,提升文化底蕴;投入建成了椰子壹号公园、庭院民宿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双助”站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在该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建设项目中,村中的黑臭水塘变身景观塘,还可以治理污水,村民陈英芬让出土地大力支持建设的喜人局面,接下来,将结合“百千万工程”项目,打造一个新型的“文旅+夜经济+庭院文化”的新椰子村。陈南、谭科颖、戴明兴、周瑞锋等也分别作了发言。
  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他说,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接下来,区人大制度研究会将紧扣目标,理清思路,做好规划,狠抓落实,推进“双助”工作与“百千万工程”融合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要继续围绕人居环境提升作为基础性工作去努力;要继续围绕“特色产业”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去努力。如艾草、罗非鱼、水稻三大产业是茂南区三大产业,“双助”工作站要找准切入点助推产业发展;要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上进精神去做好本村的“双助”工作;要继续发扬爱乡即爱国的好传统去做好“双助”工作;要充满血性,甘于奉献和敢于牺牲,为把“双助”工作与“百千万工程”融合发展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为茂南打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效益明显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