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文旅交融彰显城市魅力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今年新春文旅活动持续升温,春节民俗、文艺演出、非遗体验、趁墟赶集等文化活动多点开花,异彩纷呈,旅游景区人头攒动,呈现“热辣滚烫”景象。春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360.19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增长68.5%;实现旅游收入32.85亿元,较2023年春节增长160%。
八方游人如织、旅游热气腾腾,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我市加强文化强市建设,打好“文+旅”融合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交汇相融、繁荣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让城市焕发魅力,有效提升了茂名旅游的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业的根和魂。茂名是一座拥有山海全地形资源的城市,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浩瀚大海、百里沙滩等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前景广阔。茂名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好心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滋养着城市文明,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布局下,我市在各县域推进建设疍家墟、油城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和“一湖一湾一港一城一区一带”6个示范群,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成为富有文化魅力的特色景区。尤其是我市举办的“趁大墟探年例”茂名特色墟非遗文化巡游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体验和参与茂名特色墟非遗文化活动,传播我市传统非遗民俗文化,推动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光彩,使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加彰显。以木为偶,以偶做戏,方寸戏台,指掌乾坤,这便是大家熟知的、具有400多年历史的茂名木偶戏。茂名非遗文化旅游迎春系列活动——非遗木偶戏展演在茂名影剧院、小东江夜市和乡镇舞台等地轮番上演,给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木偶戏盛宴。英歌舞、高脚狮、木刻画等非遗“老字号”也悉数登场,搭上文旅融合的快车,让人们感受茂名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文化是文旅融合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融入新时代旋律,正成为满足人们文化和精神需求的温暖记忆。以在茂名广袤乡村遍地开花的“村晚”为例,小小“村晚”为何散发出巨大魅力,除了简单淳朴的欢快热闹,更多的是将乡音、乡情、乡愁浓缩到一个舞台,使欢聚的意义变得具象化,情绪表达变得温暖可触,对向往真实鲜活乡村生活的市民与游客,无疑具有强烈吸引力。这是文旅融合为旅游业注入生机活力的一个生动体现。纵观全城,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开发、传播本土文化、唤醒消费活力,正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应当聚焦非遗文化的发掘,提升非遗项目的融入性、互动性和代入感,以讲好冼夫人故事为契机,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活态魅力,打造茂名文旅融合亮丽品牌。
茂名旅游市场火热折射了创文巩卫活动和好心茂名建设的成果。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能够看见传统文化遗产,也能感受现代文明氛围的城市,更容易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经历深入每个街区村居、家家户户踊跃投入的创文巩卫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心文化培育传播,茂名不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处处洋溢文明风气。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不时读到远方游客留下的观感。一群自驾房车在海边宿营、从用水用电到购买食材,都得到附近村民无微不至关怀的北方游客,在网上留下了“茂名人淳朴可亲,到茂名选对了”的感叹。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在乡道上向骑着摩托车的村民问路,这位村民不仅详尽回答,还骑着车在前面领路,把游客带到目的地,令这位游客留下“茂名风光美人好心”的点赞。从建设25个A级景区到整合优化9个滨海旅游项目;从遍布各地的游客服务中心设置到景区内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茂名旅游硬件的有序建设不仅提升了承载能力,更让处处为游客着想的服务口碑不胫而走。城市有温情,市民有善意,游客就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融入城市。最好的旅游是人的链接,人永远都是最美丽的风景。他乡的游人一旦进入市民的日常休闲空间,从风景到民俗,从白天到夜间的每一分时光,都会成为旅游体验的要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市民人人都是城市温度传递者,人人都是城市荣誉守护者,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人人都是城市美景推荐者。营造关爱游客、传递温暖的社会氛围,正是文旅融合的底气所在。因此,发展新时代的旅游除了进一步释放重大文旅项目的辐射拉动效应外,更要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茂名文化建设中以文立心、以文化人,向游客释放更多善意、温暖和品质,使城市文化自信更彰显,文化符号更鲜明,迸发出璀璨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