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院驻村工作队推进“百千万工程”十项重点工作
助力新垌长流村做旺产业创新治理
本报记者杨珮珮


驻村工作队定期开讲长流小学法治课堂。通讯员刘海文摄
“百千万工程”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推动高州市新垌镇长流村实现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以来,省法院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推进村“百千万工程”10项重点工作,稳步推动长流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2023年,长流村集体收入创历史新高达42.34万元,增收37.47%;全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万元,增收明显。
做旺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队注重产业振兴,实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富民强村”工作。一方面,擦亮黄皮品牌。通过指导创建120亩黄皮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引入新优黄皮品种6种,协调专家6次树下指导等,长流村黄皮种植稳步增长已超1500亩,产量1400多吨,产值1600多万元。另一方面,推动长流村“土特产”销售。经过指导创立“鲜果销售+深加工”的长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加工产品从无到有再到丰。目前,长流村已有黄皮蜜饯、黄皮干、黄皮月饼、黄皮面条、黄皮花茶、冬薯面条、椰子酒、荔枝蜜、龙眼蜜、百花冬蜜、荔枝干、龙眼干、桂圆肉等10多种土特产品。2023年,长流村“土特产”销售突破800万元,其中黄皮面条单品销售已超过100万元。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实施打造“北运菜”基地工作和推动建设“特色民宿品牌”工作。长流村山多地少,驻村工作队积极统筹发展蔬菜经济,引进公司签约包括长流村在内的多个村种植“北运菜”,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同时,驻村工作队指导创建特色民宿品牌工作,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每年,珠三角许多游客慕名来到长流村,在村里旅游、消费,享受长流村的好山好水、山珍美味、农家美食。
做活改革赋能
创建高州市“第一书记合作室”工作。在高州市委组织部和新垌镇党委领导下,驻长流村第一书记刘海文牵头在长流村创设全省首个“第一书记合作室”,成为新垌镇挂名的高州市党建“揭榜领题”书记项目,辐射周边3镇15村第一书记参加,增强党建引领帮扶力量,宣传好党的政策,打造高州市“聚合力、增动力、展效力”的“乡村振兴强农兴农先锋团队”工作品牌,逐步形成连片成带党建共建帮扶新格局、新阵地。
攻克荔枝等水果保鲜难题。驻村工作队积极引进热带果蔬减压保鲜设备及技术落户长流村,在新垌镇及长流村进行公开实验,推进黄皮、荔枝等鲜果蔬菜贮运保鲜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成果表明有效延长荔枝、黄皮等果蔬纯物理保鲜时间超过1个月。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推进保鲜产业园规划建设,争取投资落地高州市或茂名市。
创新社会治理
省法院驻村工作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扎实持续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八项重点工作,促进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
创新全省首家(长流村)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工作。驻村工作队扎实推进长流村民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党和国家政策宣讲、普法讲座、“板凳故事会”、干群主题活动、调解矛盾纠纷等,实现长流村五年多零信访零上访,矛盾纠纷和诉讼案件均保持低位且逐年下降。两年来,驻村工作队面向高州全市开展法治巡讲活动,累计培训镇村干部、村民群众、学校师生等3.5万多人次。
创建“法治教育特色学校”工作。驻村工作队推动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帮助长流小学创建“法治教育特色学校”。工作队员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讲长流小学法治课堂,组建长流小学学生“模拟法庭”团队并到高州市各镇巡回开庭。此外,驻村工作队将长流小学创建“法治教育特色学校”经验进行总结,牵头制定《高州市中小学创建“法治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及标准,助推高州全市中小学成建制开展“法治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