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⑦

也红


■阿明
第七章
  上一章讲到,审计组对树脂总厂进行年度审计,发现巨额资金去向不明。结论出来后,消息不翼而飞,最紧张和行动最快的是农商银行,因农商银行给树脂总厂巨额贷款,马上在江南市市区法院起诉并查封了树脂总厂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实际上总厂财务的账上已没有了现金,厂里3800多名职工的工资、奖金、劳保、福利一下子停发了。
  工人们奔走相告,有的忧心忡忡,哭诉着:“我们的血汗钱被贪污了!职工股变成了一张废纸啊!”有的义愤填膺,恨恨道:“厂子就撑不住要倒闭啦,张松东人都逃走了!”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弄得人心惶惶。这时,厂工会岳云太主席站了出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职工权益,更意识到事态严重,必须马上团结工人力量,做出维权行动!于是,迅速通知各车间推举10名职工代表到厂工会集中,统一打标语,喊口号,集体上访江南市政府,要求偿还职工血汗钱!一个多小时后,市政府被三百多名树脂总厂职工围得水泄不通。
  而在市政府门口上访的职工中,约三十岁出头的包装车间工段长郑勇坤表现最积极,几次带头欲冲进市政府大楼,但都被防暴警察拦住了。发起这次上访行动前,他主动张罗联络30多个车间的带头人,商定集体上访的目标,并给大家打气,号召大家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此时,市委书记许东正在乡下调研,得知这起紧急情况后,马上赶回市委办公大楼,先是召集在家市委常委们开会,随即又补通知要求公检法等系统有关负责人前来列席会议。这位许东书记是四野转业干部,曾参加过海南岛战役,他与树脂总厂其实也颇有渊源,因树脂总厂在50年代建立之初,本是苏联援建中国的一个项目,许东当时曾担任树脂总厂书记兼厂长。
  开会前有一个插曲。话说许东回到办公室后,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还早,台上有三大摞文件,于是他先选国家和省的文件浏览批示。会议室里参加会议的人早就齐了。秘书以为他在拟会议讲话提纲,不敢进去打扰。其实,他的手表出了问题,这个手表是四野43军老首长送给他的老上海造,许东一直不舍得换新表,偏偏今天这个“老上海造”停走了,他又没发觉。等了好一会后,还是朱副书记提议让秘书进去提醒,才避免了继续“乌龙”。
  许东踏着军人的步伐,移步到同楼层的西头会议室,参会领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哈哈,手表罢工,时间看岔了,让诸位久等不好意思啦。”会议室里本来呈现一派紧张压抑的气氛,顿时被许东这一句略带轻松语气的致歉缓解了不少。
  会上,许东主持有度,迅速统一与会人员意见,果断形成了五条针对此次树脂总厂事件的决议:一是树脂总厂现任厂长张松东负有管理责任,调离树脂总厂返回市国资委降职使用;二是成立树脂总厂临时管理领导小组,公安局副局长韩劲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树脂总厂叶副总任组员;三是给树脂总厂职工补发80%工资奖金,资金从市政府财政局调拨——这条争议最大,朱副书记提出,市陶瓷厂、燃气厂都有类似事件,市里也没有补发,怕造成连锁反应,但最终许东还是拍板定下了这一条;四是责令市公安局联合审计局严查树脂总厂巨款资金去向;五是由市政府指导,树脂总厂进行改革改制。
  会后,许东指示秘书通知韩劲到他办公室。韩劲一进书记办公室,马上行了个标准的军人礼:“报告,首长好!”许东示意他坐下,并扔给他一支烟后,直奔主题:“小韩组长,说说工作思路。”
  韩劲反应也敏捷,首先表态:“我听首长的。”这时,许东拿起他台面左上角一本《邓小平文选》晃了晃,很真诚地说:“我现在可听你们二野首长的了。”许东在组织部干过,知道韩劲是二野18军的。接着,他也不再绕弯子,直接对韩劲下达任务:“小韩,你先把市政府门口这帮人弄回去,攻了这个山头。”“好!”“然后深入职工群众,了解掌握他们的诉求,切实解决。这是正面战场,要打得漂亮!”“一定完成!”“再有就是树脂总厂的后续问题了,要拟好作战方案,实施时报市政府审批。”军人出身的许东,直击问题实质,并且话语里始终带着军人的讲话特色。
  很快,临危受命的韩劲从书记办公室走了出来。他本想先在市政府召开临管小组会议,但市政府门口被堵,便改到市委政法委会议室召开,落实刚刚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要求。小组成员一到齐,韩劲重点布置了两件工作:一是走特批程序,今天内拿到关于张松东免职、成立临管小组、树脂总厂职工补偿这三份文件;二是通知上访人员推荐十位代表,现在就来政法委会议室面谈。
  以郑勇坤为首的十位职工代表很快就到了会议室,他们诉求明确,直接提出首先必须100%补发职工工资奖金,同时,当初厂里发行的职工激励股,必须全额兑现为现金,并且股息不能少于30%,最后还要保留他们到省城、北京集体上访的权利。郑勇坤还慷慨激昂地表示,如果不答应这三个条件,他们今天下午六时先回家,明天上午八时还会再来,不达目的绝不停止上访。韩劲这方则认为诉求过于苛刻,于是第一次谈判双方不欢而散了。
  韩劲略感郁闷地回到家,这个点数,夫人张老师已把饭菜做好,并用盖子盖好放在饭桌上。韩劲进门就问:“小倩回来没有?”张老师说:“她刚打电话回来说在厂里加班,不回家吃饭了。”
  顿了顿,张老师接着提起:“下午我没课待在家,为斌妈拿了彩礼上门来提亲啦!”韩劲一听,脸上一下子有了喜色:“好!那你同小倩说了吗?”“还没呢,女儿一直对为斌没有这种意思,况且女儿越大越犟,我觉着这亲事可不好办。”“不好办也得办!这是罗笑民的遗愿。现在去哪里找像为斌这样好的青年?”
  韩劲换了睡衣出到客厅,“今天小倩厂里的人去围市政府,在大门口闹事,市委许书记把这茬交我来办。”“这些人真是无法无天了。”张老师随口而出。韩劲继续说:“我想把小倩调回市教育局,你明天到罗局长办公室说说。”罗伟文二十年前是十小校长,后来一路升迁到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副局长、局长。二十年来,罗伟文和韩劲两家交往密切,每年都有几次家庭聚餐。张老师应承下来。
  韩劲饭后,一直坐在客厅等小倩回来。而此时的小倩正同龙涛明在忙着落实市委办公室电话要求,一一确认厂里上访人员名单和身份,并加急通知各车间书记去把自己属下的上访人员劝走,然后还得落实明天上午临时管理小组到厂召开会议,有关人员通知以及会场布置等各种事项。两人忙得够呛,连晚饭都顾不上吃。
  等韩小倩回到家,已是夜里十一点了。小倩刚打开家门,看到爸爸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这是韩劲多年养成的习惯,只要遇到重大案件都会这样,每逢这种时候小倩和张老师都绕着走,不敢惊动他。
  当小倩猫着身子,蹑手蹑脚地要穿过客厅回自己房间,韩劲睁开了眼睛,说话了:“小倩,你过来坐下,爸爸同你谈谈。”“好的,爸爸。”根据多年的经验,小倩预感到爸爸有重要的事情。
  韩劲表情有些凝重,语气严肃:“我先问你,你们厂现在什么情况?”“乱成一锅粥呢!关键时刻,张总又住院了,几个副总魄力有限,大家简直成了无头苍蝇,真不知怎么办是好咯!”
  看出小倩对树脂总厂还未涉入太深,背后情况了解并不多,韩劲心里松了松,继续说道:“那你别管这摊事了,鉴于你厂的情况,我和你妈商量好了,准备把你调到市教育局去。”小倩一听,立马着急反对说:“我不同意,这个时候厂里正需要我,我不能这么不讲道义地离开。”
  韩劲想了想,女儿确实像她妈妈,心地善良,离开厂这一茬可以再放一放,于是转了话头:“今天为斌妈送彩礼来提亲了。”这话完全出乎小倩意料,惊得小倩张开嘴巴,却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摇头。韩劲装作没看见,继续说:“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我也考虑很久了,为斌论人品、能力、前途样样都不错,你就跟他过吧。”
  小倩很生气,蹭的一下站了起来,“都什么年代了,还兴包办婚姻?”一边说着,一边怒冲冲地往自己房间走。身后,韩劲也从沙发上站起了身,语气非常坚决,提高音量喊着:“这事就这么定!其他事就算了,这件事可由不得你任性!”原本在房间里的张老师,隔着房门听到父女俩越说越大声,急忙跑出来圆场。
  小倩回到闺房,一把关上门后,脱下工装,换上一件粉色的丝绸睡衣。经过穿衣镜前,她对镜上下打量,自我感觉满意——镜子里的女人年轻貌美,精致的脸蛋上有着三层上眼皮的水汪汪大眼睛,肤色白里透红,而且一米七六的高挑身材,凹凸有致。小倩遗传了她母亲的所有优点,并青出于蓝胜于蓝。每每别人夸她美,小倩就说我妈妈年轻时候更美!
  小倩妈妈年轻时,确实是个大美人,追求她的人很多,最后被敢冲敢闯的韩劲抱得美人归。张老师常开玩笑说,韩劲是一介武夫,其实她内心喜欢的是文化人。虽然婚后这些年,张老师和韩劲感情一直很好。但感情这东西,就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世间所有物质和意识里最原始又最现代,最单纯又最复杂的“圣物”。这位市第十小学的大美人张老师,在小倩幼年时曾和校长罗伟文有过一段私情。
  那时,韩劲还在市刑警支队,经常为了破案几天几夜不回家。小倩记得自己小时候,妈妈经常抱着她去罗校长家玩。大概在三岁那年,小倩有一回自己待在罗校长家客厅玩耍,不小心被书柜砸下压在身上,痛得大哭起来,这时张老师光着身子急忙从罗校长房间跑出来。小倩长大后,才意识到张老师和罗校长之间是怎么一回事。当然,这个秘密一直藏在小倩心里。
  刚才韩劲撮合小倩和罗为斌的场景,这几年不断地反复出现过,每一次小倩都表示反对。其实,小倩也曾试着去同罗为斌建立男女之间的感情,可不知为什么,始终对罗为斌产生不了恋爱的感觉,这就叫狗咬粽子——无解。何况那时小倩还没有心上人,现在有了龙涛明的存在,更是万吨巨轮也拉不动她的心了。
  小倩躺倒在软绵的大床上,思索着今晚爸爸逼得这么紧,根源在于罗家来提亲,问题出在罗家,那她必须“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于是,她从床上蹦起来,坐到书桌前,铺开信纸,打算写一封向罗为斌表明断交的书信,告知罗为斌自己已心有所属,绝不可能与他结婚。
  虽然心里是这么斩钉截铁地想的,可这一晚,平常写作水平不错的小倩,却怎么也写不好这封信,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最后还是未写成。她独自折腾半宿,终是耐不住困意,只好带着满腹心事睡去了。
  这夜过后,事情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欲知详情,请看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