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区鳌头镇文蓬村红白理事会助推移风易俗

“理”出好乡风“简”出新气象


文蓬村召开红白理事会。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云杰摄

扫一扫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欧梦霞
  “办喜事嘛,就是要大操大办才有面子啊。”“办都办了,当然要请全村人,不然会被笑的……”在茂南区鳌头镇文蓬村,有这种观念的村民很多。
  为了扭转村民落后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传承中华民族节俭美德,文蓬村通过红白理事会不断向村民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宣传,村里红白事成本明显降低,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没有了,文明之风吹遍村庄。
  “原来办事请客一家人都来,现在每户只来一人,宴请桌数比原来减少60%,大大节约了经济开支。”文蓬村党支部书记郑露江说道。

  “两委”驱动,文明办宴宣传到户
  “奶奶,您看看这张宣传单。”郑露江带领村“两委”入户派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向村民宣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相关知识,确保文明办宴宣传入门入户、入脑入心,扎实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文蓬村成立由村“两委”委员和村里德高望重老人组成的红白理事会,立足本村实际,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红白喜事办理标准,积极为村民的婚丧嫁娶提供帮办服务。此外,通过开展“红白理事会”普及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号召村民当好移风易俗“实践者”。
  如今,文明节俭在文蓬村蔚然成风,红白理事会不仅让广大村民减少了“你办我也办”的盲从行为与“你好我更好”的攀比现象,而且减少了铺张浪费,减轻了村民负担,有效遏制了村民因办理婚丧事而债台高筑现象的发生,村民们交口称赞。

  党员引领,以身作则带头简办红白事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文蓬村把狠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严格执行干部、党员个人操办婚丧喜庆等事项向镇纪委申报制度。
  宴请事由、时间、地点、方式、规模、标准、邀请对象、收受礼金、礼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在文蓬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宴席事宜需要详细报备,接受纪委监督,一经发现存在大操大办等不良行为,将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党员都不带头移风易俗,普通村民更不会搭理。”郑露江说,“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地,形成文明、绿色、节俭的文明新风尚。”
  一名名党员担起“头雁”之责,大刀阔斧移风易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共同谱写美丽乡村建设的文明篇章。

  群众联动,破除攀比陋习弘扬节俭美德
  回忆起以往的婚丧喜庆大摆宴席的现象,吴伯义愤填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更是大讲排场,周围一些村民跟风效仿,严重影响了村民正常生活。”
  为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陋习,文蓬村成了红白理事会,倡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里如有婚丧事宜,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知会事主,共同商议客人范围、待客标准等。从这以后,只要村里有人要办红白事,都逐渐接受了新的标准,老规矩一改,新现象顿生,厚养薄葬、文明迎娶的好现象在文蓬村蔚然成风。
  “我女儿下周要出嫁,不打算大摆酒席啦,给大家分个喜糖,沾沾喜气。”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亭,村民刘姨开心地给乡亲们发喜糖。低价彩礼,简办宴席,这样的婚礼在文蓬村日益增多。“嫁女儿、摆酒席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不是为了敛财、摆阔,简简单单搞个仪式,亲朋好友见证祝福就足够了。”刘姨说道。
  此外,生日宴、升学宴、谢师宴等名目繁多的宴请在文蓬村消失得无影无踪,村民日益把重心放到创收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移风易俗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树立文明新风,减轻群众负担,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为基层治理注入文明‘基因’。”郑露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