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取得积极进展


水东湾歌美海生态修复。本报记者丘立贺摄

■记者邓义深通讯员李晓霞
  本报讯近年来,市自然资源系统全面落实广东省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发展理念,立足部门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市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优化国土空间生态格局。加强规划引领,扎实编制《茂名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已组织专家评审,正在修改完善。该规划是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纲领,对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服务茂名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推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为重点,切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一是积极推进我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23年争取到省级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用于博贺湾红树林营造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二是积极推进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2023省下达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418顷,目前已完成生态修复面积432.0584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2023积极争取到省级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专项资金为1750元用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是20235在自然资源部开展竞争性评审中,我市参选的广东茂名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项目,该项目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亿元。示范工程生态修复面积1083顷,实施期3,预计到2025底全部完成治理修复。在202374已下达1亿元奖补资金至我市,我市已确定了实施单位为茂南区人民政府,资金也已经拨付至实施单位。目前已完成2023度项目工作内容筛选,即“小东江中游+鸡公河下游+生态跟踪监测”3个子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立项审批,已完成招投标并签订合同,项目正在施工中。同时省财政厅已在2023年12月21日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至我市。四是广东茂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2023年10月入选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为全国16个入选项目之一,广东省3个入选项目之一,将获得中央资金3亿元,实施期为2024年-2026年。省财政厅已在2023年12月21日提前下达中央财政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2亿元至我市。茂名水东湾新城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项目已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助力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带防护、海洋固碳等方面生态功能提升,构筑复合立体的海岸带防灾减灾体系。五是统筹各区(县级市)做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储备,已上报5个项目到省自然资源厅。
  擦亮海洋生态底色。我市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以来,省财政下达5800万元给我市,用于茂名水东湾新城海岸带综合示范区项目和17个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实施内容的零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绿化整理、沙滩清洁净化、雨水口改造、绿道修缮、广场及人行道铺装、景观及旅游配套设施等。项目提升了海岸带防护能力,改善海岸带景观,打造了“两点一线”精品海岸带旅游线路。完成了6.8千米岸线修复和3个魅力沙滩打造。
  推进海岸线生态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滨海湿地修复、海堤生态化及美丽海湾建设等“五大工程”。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已完成6.8千米的沙滩岸线修复和歌美海公园4.3千米湿地岸线修复,其他沙滩岸线环境整治约2.7千米,超过了省厅下达的10千米指标要求。累计已打造“山岭海岸”“乐活海岸”“欢乐海岸”“度假海岸”魅力沙滩4段,对中国第一滩东、西防洪堤进行生态化改造、绿化体系管养和沙滩环境长期卫生管护。完成歌美海公园建设、歌美海南部西侧虾塘退养34.6公顷和5公顷水东湾本土红树林种植。完成日处理2.25万吨生活污水的水质净化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约40公里)和12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建成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座,日处理量1810吨),并改造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打造美丽海湾。已完成省厅下达建设美丽海湾、打造魅力沙滩及恢复湿地的指标任务。
  提升矿山治理复绿水平。积极推进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根据省厅文件要求,2021年我市复绿任务为37.77公顷,2021年已完成52.0699公顷,累计完成治理复绿面积172.5599公顷,其中完成石场治理复绿面积158.0738公顷,已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任务。2022年我市矿山石场治理复绿面积任务7.13公顷,已完成治理复绿7.2261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