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社保局以党建引领助推东方村复耕复种工作

把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本报记者文华春通讯员吴栩曼
  “以前这一片都是杂草丛生,整治后流转给承包商种雪豆和圣女果,每年每亩收入租金400元,在这里务农每天还能收入100多元。”化州市长岐镇东方村村民李姨看着这片长势喜人的雪豆和圣女果,对化州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兴奋地说道。
  自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以来,化州市社保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按照长岐镇党委政府关于撂荒地整治工作部署,联合东方村“两委”干部,瞄准土地撂荒问题,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土地流转”新模式,将党建和土地流转相融合,以点带面助推东方村复耕复种工作。
  党建结对共建,周密部署
  为了有效推进复耕复种工作,化州市社保局党总支部联合东方村党支部同向发力,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全覆盖登记,厘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对地块进行全覆盖排查核实,明确复耕地位置、面积及现状等,并对水利、运输等方面情况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复耕复种工作。
  干群联动,齐聚民心
  人心齐,泰山移。化州市社保局与东方村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入户讲解等形式,大力宣传好耕地地力保护和撂荒地整治相关政策,做到“撂荒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不断夯实了村民复耕复种的决心,激发了耕地资源新活力,让撂荒地重新成为“致富田”,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打好整治“组合拳”
  针对撂荒地的不同情况,化州市社保局结合主题教育、平安大走访等活动,深入调研,并利用机关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优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东方村理清思路,助力该村进行撂荒地整治。对于土地贫瘠、缺乏水源的问题,该村想方设法,完善了灌溉设施建设300余米,提高了土地的灌溉能力。对于土地权属不清、流转困难的问题,该村及化州市社保局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调解协商,明确了土地权属关系,化解土地矛盾纠纷的同时缓和了邻里关系。对于道路窄小,影响作物运输的问题,该村和社保局主动作为,以“为民办实事”为契机,积极走访乡贤和群众,聚乡贤群众之力,开展了主干道拓宽(“单改双”)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长约2公里主干道的改造,并在主干道两旁安装了120盏太阳能路灯。同时,东方村还积极倡导乡贤回乡创业,种植圣女果、辣椒等可持续发展、收入稳定的主导产业项目,并创新“以农带农”的模式,引导广大群众连片种植,先富带后富。据统计,2022年以来,该村复耕复种面积达420余亩。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是稳固脱贫效果、夯实小康生活的重要方式,东方村通过土地整治让更多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相信在化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村振兴的大道必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