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不断擦亮“中国罗非鱼之都”金字招牌

周平(茂南)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2023年12月28日,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华好年鱼”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其中茂名罗非鱼荣耀入选。这是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擦亮了茂名“中国罗非鱼之都”金字招牌,促进茂名罗非鱼走进千家万户,游上全球餐桌。
“天天有鱼,年年有余”是“中华好年鱼”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的主题,“年年有余”的寓意吉利祥和,饱含亿万华人对新年的美好憧憬。临近岁末,年味渐浓,过年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几乎都有一道鱼美食,清蒸、红烧、煎炸等,做法不一,风味不同,但都能满足我们的味蕾。“年鱼”概念的提出丰富了水产品内涵与外延,与传统习俗相呼应,同时迎合新消费潮流,为预制菜产业带来新机遇。年鱼市场需求量大,民众对鱼的品质要求高,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能促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茂名要讲好年鱼故事,不断擦亮年鱼品牌,下力气做好年鱼产品,充分发挥好“年鱼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
“中国罗非鱼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响当当,实至名归。世界罗非鱼看中国,中国罗非鱼看广东,广东罗非鱼看茂名。茂名罗非鱼产量约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球十二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优势区域和出口加工基地,被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称号,构建起种苗选育、养殖、加工、销售、研发等全产业链条,创建和推介“茂名罗非鱼”区域公共品牌,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茂名罗非鱼养殖面积保持在26万亩规模,年产量约达25万吨,罗非鱼产业综合总产值91亿元,其中,一产27.5亿元,二产51.7亿元,三产11.8亿元,二、三产业产值占全产业链总产值的69.78%。在2023年1-9月,茂名全市罗非鱼产量约19.7万吨,同比增长3.5%。一组组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茂名罗非鱼产业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努力探索创新的结果。
讲好“中国罗非鱼之都”的故事,不断擦亮金字招牌。2010年2月,茂名获得“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在茂名市茂南开发区茂南大道与天桥路的交汇处,有一座高大漂亮的雕像,雕像上面有一尾金色罗非鱼腾空而起,栩栩如生,还有几尾小罗非鱼自由自在畅游,惟妙惟肖,雕像名曰:“跃”,寓意飞跃。雕像底座刻有“中国罗非鱼之都”几个醒目大字。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源自非洲,我国最早引进是在1946年从新加坡引入台湾,在广东养殖是在1957年从越南引进。上世纪50年代末,茂名开始繁育、养殖罗非鱼,并先后引进苏丹尼罗、莫桑比克、奥利尼亚等优质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鱼体大,生长快,养殖效果较佳。目前茂名全市有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罗非鱼良种场2家,上规模的罗非鱼种苗场20多家,年产优质罗非鱼苗约19.45亿尾。经过几代茂名人对罗非鱼的优种改良繁育,有黑色家系罗非鱼、改良的马来西亚进口品种白色罗非鱼、脆肉罗非鱼等,在养殖模式上茂名有创新,“三高超有机罗非鱼”就是一个典型,这种养殖模式的关键在于利用微生物饲料对传统罗非鱼鱼塘环境进行深刻改变,把富积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从整体上提升鱼塘水质,优化鱼塘养殖环境。养出的鱼不但肉质更鲜美,也更符合食品安全和当前人们讲究健康养生的需求。最明显的一点是,与普通罗非鱼相比,超有机罗非鱼的氨基酸含量要提高30%,牛磺酸含量更高。
走出国门,茂名罗非鱼赢得广阔的海外市场。2004年,茂名首次成功出口37吨罗非鱼切片到美国,之后陆续进入美国、欧盟等海外市场。茂名的切片罗非鱼因物美价廉,可媲美鳕鱼片,在欧美国家很受欢迎,切片罗非鱼出口量大增。对于茂名罗非鱼的高质量发展,茂名一方面在巩固传统海外市场上,开拓非洲、欧洲等地市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加大水产品预制菜的研发,扩大内销市场,增加国内市场销售份额,提高罗非鱼国内销量。
乘茂名罗非鱼荣耀入选“中华好年鱼”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的东风,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茂名罗非鱼的推介工作,进一步提升品牌知的名度,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优质罗非鱼抢占高端市场,切实提高茂名罗非鱼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