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在1907个村(居)建成法治民主议事厅,覆盖率达100%
法治民主议事厅:助推茂名平安乡村“好心枫景”

本报记者董玉奎杨珮珮通讯员刘霞青
村道修多宽、新广场建在哪、村集体收入怎么增加……在我市各村,老百姓的大事小事经常会放到“法治民主议事厅”里商议。小小的“法治民主议事厅”,“商”出了新风新貌,也“议”出了富民强村。
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精神,在全市镇(街)、村(社区)建立“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在村(社区)规范建设“法治民主议事厅”,助推平安乡村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目前,我市已在1907个村(居)建成法治民主议事厅,覆盖率达100%,在各乡镇形成星罗棋布之势。全市累计利用法治民主议事厅议事决策事项近5000件,涉及金额5000多万元。
治理出实招 搭建议事新平台
小事治事,大事建制。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直接指导下,2022年,《茂名市开展村(社区)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施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市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全面铺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任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小组组长,以清单式管理精细化落实,促进基层民主决策,落实基层村级法治管理的总目标。
市委平安办牵头制定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统一标准。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利用场地资源,按照主持席、代表席、发言席、监督席、旁听席等议事厅功能分区,大力推进议事厅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同步制定和完善协商议事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议事范围、议事决策程序、议事成员权责、议事档案管理等规定。推行“法治议事、一事一议”制度,对涉及全村(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提请村议事会讨论,由村议事会成员进行表决,着力推进乡村依法管理、民主决策,探索出一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破解发展难题议出治理新局面
七彩小火车满载孩子们的欢笑缓缓驶过、鉴江河面泛着点点微光送来缕缕清香……这是法治民主议事汇聚村情民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护航“百千万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
2022年8月20日,高州市南塘镇碧道沿线自然村村民代表向彭村村法治民主议事工作委员会反映鉴江印象西线碧道建设过程涉拆除房屋、清理果木等赔偿问题。经彭村村“两委”联席会议充分讨论,形成讨论议题“商议鉴江印象西线碧道建设赔偿方案”并进行公示。8月23日,彭村村法治民主议事工作委员会邀请驻村镇干部、民主议事代表、村干部实地走访了解鉴江印象西线碧道建设情况,随后召开民主议事座谈会,商议赔偿方案。经商议后决定:碧道彭村段长10公里左右,路线较长,扩建时,涉及群众或村集体的土地、房屋、果木、粮食作物等情况较多,决定无偿献出来用于扩路,村民或村集体不需要任何赔偿、补偿,会后对议事结果进行了公示。鉴江印象西线碧道建设的顺利进行为高州“鉴江印象”顺利建成并于春节迎客开通了绿色通道。
法治民主议事厅成为村中议事的重要平台,把村中涉及乡村振兴的各项事情放到法治民主议事厅里商议,将一个个问题摆上台面解决,把一个个建议落实到位,进一步凝聚起建设美丽家园的无穷力量。
解决急难愁盼议出文明新风貌
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重点关注民生民情民意,聚焦化解村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乡村治理实现大变化。
由于汽车的普及,信宜市岭上大村小学学校门口路段狭小,家长接送孩子时段路段拥堵严重,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经过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反映,岭上村就该问题及时召开法治民主议事会议,由村民代表、家长代表、村“两委”干部、驻村单位共60多人参加会议。经过3次议事会议,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在大村小学门口新增一条道路,新增路段宽约4米、全长约30米,路段实现硬底化,解决上下学时间段路段拥堵的问题。该建设项目资金约30万元由驻村帮扶单位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建设。
今年以来,茂南区官渡街道官南社区文东街305、307号楼栋背面有约500平方米因设置有下沉排污管道未硬底化的路面,致使路面坑洼不平,晴天灰尘滚滚,雨天积水泥泞不堪,甚至存在行人滑倒等安全隐患,给附近居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动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美好社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官南社区充分发挥法治民主议事厅作用,组织居民代表、网格员、党员干部召开议事会讨论路面硬底化资金筹集、解决路面凹凸不平方案,经多次推进协商,于2023年7月6日全面完成该路段500平方米路面硬底化,极大便利广大群众出行。
随着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民主议事过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自治德治法治深入人心,“民主”议事蔚然成风,文明乡风日渐浓厚,邻里之间相处更加和睦,村里的各种矛盾纠纷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
汇聚民智民力议出自治新动能
“塘霞俚街即将开工,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议一议。”把村民代表们召集到村里的法治民主议事厅,电白区南海街道晏镜社区副主任严金一开场,就直奔主题。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经举手投票表决出统一意见——提议将塘霞俚街部分商铺的收益列入村集体收入。而这一想法,如今已成现实。
“争取更多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出民智的力量。”严金说:“建好法治民主议事厅后,村民能直观看到,任何人都有议事的平台和表达的机会。村里面的大事小事,我们一起商议,权衡利弊把事情定下来,让村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截至目前,塘霞村已通过议事厅议事30余次,表决环村道路项目建设、皮鞋街项目建设、塘霞俚街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事项50多件,塘霞村各重大事项的发展“跑”出加速度。严金笑了笑:“群众觉得要是自己不发声、不参与建设,就快跟不上队伍咯。”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随着“法治民主议事厅”建设走深走实,村民参与社区日常事务日益变得主动,真正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基层自治赋能。去年5月1日,疍家墟项目中塘霞俚街西段顺利开放,村民纷纷穿上“红马甲”当起志愿者,盛情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集体支持建设的疍家墟项目,既能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还能让大家享受项目分红。
【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展示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