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网信办持续推进“‘E’网童行”工作品牌建设

引导全市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崇德向善网络行为规范


“‘E’起守护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知识课堂走进茂名市官山学校。通讯员李莜 摄

■记者梁爽通讯员李莜
  本报讯 为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2019年以来,茂名市委网信办以多种形式持续推进“‘E’网童行”工作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我市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筑牢网络保护防线,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
  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提升宣讲能力水平
  市委网信办建立健全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凝聚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茂名好网民”代表、重点网站代表、网络安全技术专家、互联网企业代表等社会人士,组成230多人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以提升网络素养、争做网络文明使者为主题,以宣传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倡导推行文明上网为重点,以提高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文明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资源和力量,组织到社区、进校园、入课堂,引导我市未成年人培养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内容的侵蚀,争做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的小卫士。
  今年以来,共组织宣讲培训62场,230多名网络文明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涉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能力、预防网络沉迷等方面的内容,持续提升队伍宣讲能力,不断丰富授课内容。
  用心打造网络传播阵地,让文明宣传走深走实
  今年9月,市委网信办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综合评估并推选出110名中小学生,组成品牌宣传小使者队伍,充分发挥“一带十”的示范带动作用,传递正能量,发出积极向上的声音,激励、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去了解和认识网络,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增强未成年人群体使用网络的安全感、责任感。
  市委网信办还充分发挥网络矩阵优势,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立德树人、文明传承的“最大增量”,在市属新闻媒体、市重点商业网站、市文明网站等网络阵地设置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宣传专题专栏236个,同时发动全市36个政务、社会公众号、视频号和微博,常态化开展线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工作,刊播公益广告23.79万条次、相关法律和知识普及等信息稿13.37万篇次,全面提升网络教育水平,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
  开展多彩宣传教育活动,助力网络素养提升
  市委网信办双管齐下,面向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网络素养网上宣教和网下宣讲活动,从网络文明这个与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层面入手,进一步突出未成年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强化美德示范引领、丰富优质内容供给,着力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今年以来,组织网络文明志愿者走进我市中小学校,开展以“‘E’起守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网络安全知识课堂,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为54.3万名家长和儿童讲解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社交陷阱、网络贷款等网络安全知识,现场设置互动性高、趣味性强的网络安全知识问答环节,不断加深广大青少年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此外,在全市重点中小学开展了163期“文明有我,‘E’起来”主题班会,在课堂上播放网络安全与文明上网宣传教育视频,讲解预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知识,引导学生们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提升网络素养,增强自身保护意识,42.13万青少年参与;以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为重点,联合公安网警走进社区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现场说法、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解决社区未成年人生活中遇到数字生活技能与应用、数字学习资源利用、数字健康与自我管理等方面问题,现场发放数字素养与技能宣传彩页、宣传品10万份,20.67万名家长和儿童受益。
  通过持续打造“‘E’网童行”工作品牌,全市121.07万名未成年人接受了生动鲜活的网络安全、网络素养和数字素养教育,大大推动了网络文明建设,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