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公馆镇坚持党建引领
筑巢引凤促高质量发展
■记者王霞通讯员曾小清李承谦
本报讯茂南区公馆镇坚持立足本地特色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柔性引才、信息发布、人才培养、专家讲座、人才服务等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专业服务,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人才蓄水池”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为公馆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实现镇、企业、驿站和人才的多赢局面。
深化阵地建设提高服务人才水平
公馆镇坚持以“集聚人才、凝聚智力、服务发展”为导向,精心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高层人才和专家库共65人,乡土(本地)人才和大学生人才信息库共343人,其中包括辖区乡贤、传统手工艺能工巧匠、种养殖能手、建筑、农机、农产品加工能手、教师、医生、民间艺人、个体工匠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田秀才等。
公馆镇坚持“实用为主、技能为先”的培训原则,加强培养和使用本地技能型、农村实用型人才,主动承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人才培养项目有关培训工作,积极举办“粤菜师傅”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建筑工匠培训,罗非鱼养殖技术培训,葡萄、哈密瓜、火龙果种植技术培训等多个培训班,累计培训达5300人次,大大帮助村民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
聚集专家人才助推产业振兴
公馆镇围绕辖区主导产业和社会需求,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展灵活多样的人才与产业项目对接活动,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咨询、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为辖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有意愿在公馆镇创新创业的人才做好联系、协调和服务工作。公馆镇立足实际,着力打造罗非鱼产业人才沃地,实现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如广东伟业罗非鱼良种有限公司,聚集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职选育团队,其中技术人员28人(高工以上8人),并长期与上海海洋大学等多间科研研究院所合作,团队研究成果达国内外领先水平,2022年被评选为“广东十大种业企业”。目前全镇罗非鱼养殖户1790户,罗非鱼养殖面积近1.8万亩,年产量约1.4万吨,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大大推动了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一条鱼”的发展战略。驿站协助聘请省甜玉米产业创新专家团队的专家作为十万七村产业化项目的特聘专家指导甜玉米种植生产和示范推广,建立甜玉米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邀请茂名市、茂南区科协专家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特派员等专家到横山村考察,引进选用高效优质葡萄、哈密瓜品种,整合50多亩土地资源,建立葡萄、哈密瓜种植产业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帮助1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加强联动合作共促乡村振兴发展
联合珠海市驻镇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珠海市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驻镇帮镇扶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资源优势,邀请驻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韦明肯院长团队到公馆镇就进一步发展新型产业、特色养殖业、丰富种植业等进行探讨交流,共同研究公馆镇种养业发展规划。并深入到项目现场,实地解决问题,如到黄坭塘村水稻种植基地现场指导种植技术,提出试验稻虾共养,提高稻田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户收入;到河之口村水果木瓜种植基地、油甘窝村迁谷生态农业园等地开展管护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指导,为种植户现场答疑解惑,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充分利用珠海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资源,邀请珠海市医学会医学专家开展“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健康公馆”主题活动,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能,并为群众开展义诊活动,义诊共服务村民17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