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

“数字乡村”融入基层治理“积分制”助推移风易俗


黄羌村召开移风易俗积分制宣传讲座。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颜东摄

扫一扫更精彩

■记者严志强
  本报讯“我刚兑换了一提纸巾,想不到还有这种‘福利’,看来我以后要多参与治理了。”近日,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移风易俗——积分制宣传讲座结束后,村干部引导村民打开“粤治美”手机小程序,查看个人积分并兑换奖品,村民麦女士兑领纸巾后十分开心。
  黄羌村位于马踏镇西北部,下辖16条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6100多人。去年3月,马踏镇便推进“为村”平台建设,并于当年10月升级“粤治美”平台,开始试点实践数字乡村治理——云党群服务中心“粤治美”,组建“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新做法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让该村吹起一股村民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新抓手积极探索“积分+”
  马踏镇黄羌村积分制围绕爱国守法、文明乡风、安全稳定、人居环境、国土基建、带头示范、公共服务7大方面展开,并融入到村规民约中。积分制是在村党支部的统筹下,对本村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进行量化积分,对村民进行评价排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随着黄羌村“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纵深,“积分+”有了更多内容。通过探索推行“积分+党群”,发挥党员乡村治理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员志愿服务、网格员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粤治美”平台融入“村规民约”,探索乡村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通过探索推行“积分+宜居”,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和美乡村建设……此外,按照积分的数值,村民可兑换相应生活必需品作为奖励。而通过“积分+数智”,又提升了村级数字化治理水平。
  依托“粤治美”综合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工具平台,黄羌村将方法工具化、组织动员线上化、信息数据体系化,结合实际推出定制版“粤治美”(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积分申请、审批、公示和积分兑换在线化处理,“村民说事”说、议、办、评全流程线上流转,同时融合“清单制”“通知”“村庄大事记”等多个工具模块。
  “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相应调整积分兑换的项目和内容,提升部分积累分值,吸引村民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积分。”驻村第一书记徐海铭介绍,根据工作要求,近几个月的重点积分内容是关于移风易俗,并细化到个人以及家庭。
村民思想新转变村风改变看得见
  “朱英元使用50积分兑换了牙刷”“叶茂青用30积分兑换了纸巾一包”“占振才用30积分兑换了纸巾一包”……今年3月,黄羌村获得为村(粤治美)全国排行榜第一名,收获平台技术供应商奖励一台智慧触控大屏,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机器每天都会更新数据,展现积分超市兑换记录、村内大事件以及活动通知等信息。
  自开展积分制以来,村民之间比学赶超,紧盯村里的积分排行榜。“在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来办事的时候我们就会推介他们注册加入黄羌村的线上平台,并明确告知村民可加积分事项,例如好人好事、旧事新办等文明行为。”徐海铭告诉记者,利用“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积分管理平台,通过推行“积分+自治”制度,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开创更新样板、更多模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镇党委、政府重视并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以此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资源长处,让马踏镇的文明新风吹得更广、更远。”马踏镇党委副书记卓开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