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忠实履行使命任务

——武警茂名支队全力推动部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武警官兵积极参加抢险救灾。通讯员韩浩然魏子涵摄(资料图片)

  千年古郡茂名,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驻守在这里的武警茂名支队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坚持政治引领强思想、练兵备战谋打赢、夯实基础厚底蕴,各项任务完成圆满,部队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组建以来,该支队先后6次被表彰为“先进支队”,3次被表彰为“先进党委”,2次被表彰为“党风廉政先进单位”,1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8名个人荣立二等功,数十名个人受到武警部队以上表彰奖励。
  高举旗帜铸军魂
  
前不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分组会议上,该支队机动中队下士潘显华在代表武警部队发言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道:“这一段逆风飞翔的跨界之旅,离不开组织的大力栽培和领导战友的关心支持!”
  潘显华是个南方小伙,个头不高,笑起来会露出两颗虎牙,眼中却透着与年龄严重不符的刚毅与沧桑。“要强”“拼劲足”“不服输”是官兵对他的共同印象。
  回忆成长,潘显华首先提到了支队连续四年大力开展的“战士小讲坛”教育活动,直言:“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得益于支队扎实有效的政治工作。”
  2021年潘显华被选为中队理论骨干,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支队新闻报道员培训,开始了他的“破茧之路”。入伍不到三年,他连续两年参加“战士小讲坛”年度评比竞赛分别取得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先后荣立教育管理三等功1次、嘉奖2次,还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在CCTV国防军事频道、央广军事、《解放军生活》杂志、《人民武警报》、广东武警公众号等省部级以上媒体刊稿新闻作品近百篇,在上级网站刊稿400余篇,成了单位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能人。
  见证官兵的成长,是该支队林昱生政委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他当初决定开展“战士小讲坛”活动的初衷。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00余名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成长经历的官兵走上讲台分享体会感悟,形成了“人人当教员、处处是课堂”的生动局面。经常举办各类政工活动让越来越多官兵脱颖而出、成长成才,这已经成为支队建队育人的有力抓手。
  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去年以来,该支队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引领,打牢思想根基,政治工作处组建“红火炬”理论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讲课,官兵反响热烈,有效推动了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苦练精兵谋打赢
  
该支队机动中队体能训练场上,一场趣味体能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许多参赛官兵的衣服已经湿透,但脸上却依然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以前掐秒表,现在掐脉搏!”据该支队孙艳敏副支队长介绍,今年以来,该支队紧贴“90后”“00后”官兵的时代特点,着眼激活“兴趣”、点燃“快乐”,创新方法手段,探索推开了“兴趣、自主、习惯、过关、快乐”单兵十字训练法,有效提高了军事训练质量。
  为解决反复训练枯燥乏味的问题,该支队通过问卷调查、基层官兵列席议训会等方式广泛征集官兵意见,将竞技、游戏等官兵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到军事训练当中,引发年轻官兵的兴趣和共鸣。
  在组织擒敌、刺杀等动作类训练时,该支队使用情景导入法等新的训练手段,切实让官兵在训练中乐此不疲,处在心情快乐的氛围中,始终保持持续高昂的激情。
  定期组织“军事体育运动会”、“创破纪录活动”、“好身材秀出来”等竞赛,广泛开展“器械小王子”、“训练小能手”、“射击达人”等小评比,让官兵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提高成绩。
  此外,该支队还会在每个训练阶段对军事理论、体能、射击、投弹等以“分、秒、环”计算成绩的训练课目进行全员抽考,并在支队综合信息网公示成绩,对表现突出人员进行大力表彰。同时,将个人和单位的成绩与评功评优和晋升使用挂钩,立起“训练有功、训练有为”的导向,进一步引导官兵自觉投身训练、建功军营。
  如今,该支队组织训练早已告别那种一味计时间、比速度的老方法,更多的是将科学理念引入军事训练。训练过程中不仅做足唤醒细胞和肌体恢复工作,还根据每名官兵的实际建立训练档案,让训练变得高效。
  去年,武警部队“巅峰——2022”广东总队特战侦察比武中,该支队荣获团体第四名,带队领导孙艳敏副支队长被评为“优秀支队教练员”,机动中队中队长陈腾鹏夺得指挥专业第五名,狙击手二级上士邢益鑫被评为“狙击专业精兵”,相关事迹被《人民武警报》专题报道。
  危难时刻冲在前
  2022年7月7日,台风“暹芭”强袭广东省,茂名市电白、茂南、高州等地同时发出暴雨红色预警,茂名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启动III级应急响应。洪水重现期接近20年一遇,多地出现严重内涝、交通阻断、群众受困,形势十分危急。接到茂名市政府灾情通报后,该支队闻“汛”而动,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兵分多路,携带抗洪抢险器材,火速赶赴受灾区域紧急救援!
  茂南区镇盛镇,梅江河水倒灌,沿岸低洼村庄发生内涝、农田被淹,尤其是地处梅江的乌石村受灾情况较为严重,道路堵塞、信号中断,部分房屋被淹、群众受困。赶到现场后,救援官兵冒着大雨装填沙袋构筑加固围栏,填堵正在倒灌的乌石村河堤线挡水闸排水口。
  同一时间,受强降雨和上游水库泄洪影响,小东江出现超警戒水位,鳌头镇塘札村段河道出现河堤溃坝、管涌险情。接到灾情通报后,孙艳敏副支队长、潘俊参谋长带领37名官兵赶赴现地,迅速开展抢险行动,组织官兵填充沙袋、搬运石料对河堤缺口、管涌水口进行围堵。
  在电白区山寮村,陈红星支队长带领40名官兵,携带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等救援器材,一路破障、紧急赶往受困地点转移被困群众。官兵们冒着瓢泼大雨,泡着浑浊泥水,挨家挨户搜寻受困群众,并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域。
  乡间寂夜,一条地面水深已经越过胸口的狭窄小道里,该支队救援小组正在紧急转移受灾群众。唯一的照明手段是队员们戴在额头上微弱的夜视灯。暴雨下个不停,积水迟迟不退。
  经过一条已经和道路平齐的河流时,冲锋舟的螺旋桨被不明物体卡住,河流汹涌,失去动力的船身一下子就被冲出十余米,如果不迅速处置,随时有可能翻船。“我是党员,我下去!”看着船上惊慌失措的受灾群众,邢益鑫来不及多想,跳下船潜入水中,船上的队员则死死撑住一条倒入河中的电线杆,邢益鑫成功将缠在螺旋桨上的渔网扯下后,冲锋舟才得以重新启动,有惊无险度过了危机。
  凌晨3点的一次救援中,一位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被困在已经完全淹没的平房中。面对夜间视线不良、洪水暗流涌动的不良因素,邢益鑫主动请缨,不顾生命危险潜入水中,成功将老人背出并转移至安全地域。
  连续23小时不眠不休的持续战斗中,该支队官兵冲在最前方、站在最险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转战多地,累计转移被困群众1500余人,搬运沙袋4000余个,加固堤坝近2公里。他们用奋不顾身、英勇顽强、敢于战斗的作风,为茂名市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双拥工作谱新篇
新兵钱万年第一次去信宜市福音特殊教育学校探望小朋友们,这让他十分激动。下队后,中队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组织官兵上一堂手语课。起初,钱万年觉得很奇怪,直到从老兵的口中知道了中队官兵连续26年关爱听障儿童的故事,他心中的疑团才解开。
  返程途中,中队指导员刘凯向新兵们讲起,26年来,中队与福音学校建立帮扶共建关系,开展了每周一次看望活动、每月一次辅导交流、每季度一次思想品德教育、每学期一次军训、每年一次助残捐助的“五个一”爱心帮扶行动。中队还借来了聋儿语培训教材和相关书籍,并邀请学校老师授课。在语言训练中,为了让聋哑儿童说出每一个音、每一个词,官兵们都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一点点地定口形、摆舌位、正音调,直到孩子们懂了为止,然后再引导他们去理解和运用,很多成功康复的孩子,直到如今依旧和帮助过他们的官兵保持联系。
  人民军队不仅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也承担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责。
  2016年5月以来,根据茂名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我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分散贫困户帮扶任务的通知》精神,该支队与茂名市社科联精准帮扶茂南区镇盛镇荷榭村。截止2020年底,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已转入乡村振兴阶段。
  “扶贫工作就是一场战斗,要掌握扶贫开发战略布局、方针政策以及目标要求,才能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据该支队政治工作处陈志辉主任介绍,该支队担负荷榭村帮扶工作以来,按照“五帮一结”的思路,先后组织15批次122名机关干部入户走访,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安排21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带,建立了“一对一”帮扶联系制度。
  扶贫工作中,该支队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围绕民生设施、医疗扶持、文化生活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积极参与茂南区农光互补、贫困户养殖、经营洗车场、村委光伏发电4个长效扶贫项目开发和经营;每年春节、中秋、“七一”走访慰问结对贫困户,定期安排卫生队医生进村入户巡诊,解决缺医少药难题;为帮助瘫痪卧床、小孩辍学的特困户脱贫,该支队每月资助1250元,一次性垫付64000元,帮助其入住颐养院、儿子入读技校、改造家中危房,以精准帮扶实现“八有”目标。为解决村民出入难的问题,投入20万元修建军民路。
  回顾该支队官兵与人民群众的故事,饱含着一段段关于守护与成长、关爱与感恩的温馨记忆。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日常执勤训练间隙,有的是个人行为,有的是集体行动;有的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有的还如春蕾般含苞待放;有的已成为老传统,有的正续写新篇章……
  (陈红星姚海镇潘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