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厌“诈”

——“三心润泽生命成长”育人故事


茂名市名班主任葛凤兰工作室、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葛凤兰
  “老师,我们搞活动的钱不见了!”那天早上一到教室就听到生活委员焦急万分地说。我一听不由得一惊,这可是我班明天晚上集体生日的经费啊!
  利用教室的监控视频我很快找到线索,活动费是被班中的小菲(化名)下晚自习后拿走的。“好呀!连班里的活动费都敢偷,我非得把你揪出来不可!”我当时很是气愤,但冷静下来又担心: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只会影响刚刚组建的班集体的和谐,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我先让班长散布老师已查看监控知道是谁“借”了活动费的言论,又交代舍长午睡前故意在舍内散布同样的言论。下午运动会比赛项目结束后,我让班长召集全班同学回教室后说道:“咱班集体生日的活动费失踪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骚动,我制止了大家的骚乱,接着说:“晚上我们搞个游戏,把我们的活动费变回,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事是咱班的秘密,谁也不许外泄。”我说。
  晚读前,我带了几个班干把教室桌子清空后摆成圆形,前后门关上,教室窗户全部关上,窗帘拉好,灯全部熄灭。晚读时间,全班同学都到齐了,我郑重宣布游戏规则:只能独自一人从前门进去,在教室绕桌子转一圈,许一个班费还原的心愿就从后门出。接着下一个人进去,直至所有人都玩一次游戏。游戏结束了,我和学生们一起进入教室亮灯,果然在其中一张桌子找到“失踪”的活动费。大家不由得欢呼起来,看着一张张兴奋不已的笑脸,我暗暗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耍了一点“诈”,让因一念之差犯错的学生有机会改正。
  后来小菲在周记中除了感谢我给她机会改错,同时保证不会再犯类似错误。我也以为受过一次教训的小菲不会再重犯。不料,没过多久,小菲宿舍再次发生偷窃事件——小静(化名)带来买书的50元在密码箱不见了,但密码箱的锁却没坏。经了解,嫌疑最大的居然是小菲。我不由得火冒千丈:才给了机会不到一个月,居然又故态重萌了!但又一转念,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是必然的,一帆风顺才是偶然的。特别是对于只有十二、三岁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允许反复、有条件的让步”的策略,更何况,我们班级发展总目标不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自为自主,班优生优,聚焦素养,润育生命”吗?想到这,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我先告诉所有舍员,只要下自修前以任何形式暗暗退回钱,便不再追究。但事情并没有料想中顺利,那天晚上直至下自修也没有动静。看来柔性的策略行不通了,况且这次没真凭实据证明就是小菲所为,她既然敢再犯,也就不会轻易承认。这种情况下暂时不适合跟家长沟通,但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学生滑入深渊不管,看来“非常事情”得采取“非常措施”才行。
  自修后我再次来到宿舍,这次我神情严肃,让每位舍员在一张白纸上按上手指印。当到小菲的时候,我以指印不清为由故意让她重按两次。开始小菲的神情有点不自然,最后连手都有点发颤了,我觉得这心理战打得也差不多,应适可而止,就说:“可以了。”等每个人都按了指印,我便严肃“警告”说:“如果24小时过后还没人承认,我便报案,一查指纹便真相大白;但如果24小时内主动承认,既往不咎。”走的时候还故意把密码箱带走,说是保留证据。其实这样虚张声势,大张旗鼓,故意把事情闹大,无非是为了打破拿钱者的心理防线。
  当我第二天再到办公室时,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信和一张崭新的50元。我打开一看,果然是小菲所为……
  慧心协同育人。家校层面,协同育人,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为孩子扣好人生路上的第一粒扣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基于连续发生两件偷窃事件,我在班上虽不公开,但暗地里多次与小菲促膝谈心,还约见小菲的父母,把事情全盘告知,与他们取得共识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小菲,其中包括安排她担任小组长和宿舍卫生检查员等等。同时,我意识到一个教育契机正向我走来:既试着用她画画的爱好特长来“撬动”她的心呢?——引导有画画特长的她树立目标考一中特长班……一年多过去了,小菲已上初三,依然在我班。我和她的家长一直有联系,小菲的小毛病未再犯过,人也变得阳光向上了。
  后来小菲用笔触除了感谢我没直接公开她的事情,否则她真的无法在这个班集体待下去;还感激我用活动的形式给她觉悟和改正的机会,让迷途的羔羊有机会回到温暖的班集体,不用一辈子背着心理枷锁。教师节,她还送我一张亲自设计的贺卡,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老师和爸妈两年来对我的宽容和爱,帮我改掉了致命的毛病。”看着这些文字,我很庆幸自己当初在爱学生时使了点“诈”,因为这既给了她改错的机会,又保护她的自尊心,同时维持了新班级的和谐。
  毕业后,我收到班里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孩一封长长的信,信中说:“葛老师不仅是一个严格的老师,她也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老师。记得班里有一次丢了班费,生活委员非常的着急……当时我只是觉得葛老师这个办法很聪明,成功拿回了班会费,长大以后我才发现跟葛老师不但聪明,她也在尽力维护着一个还没成熟的孩子的心灵。”
  这是两年前发生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育人先育心,育心需“三心”,“三心泽生命”。育人过程中以“智慧温暖润泽生命成长”作为育人目标,用爱心点燃学生希望,以慧心协同家校育人。当初自己不是一味盲目、粗暴地解决问题,或是泛滥地宠爱学生,而是慎重处理事情,恰当地使用了点“诈”,及时挽救了学生。其实,教育有时也需要刚性的,春风未必化雨,润物未必无声。很多时候,当柔性的策略不起作用时,刚硬的手段还是必要的,因为一个人若不亲自伸手到火里去烧一烧,他是不知道火会烫手的。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但爱不厌诈,有时针对学生的每一个需要改变的“点”“使诈”,让泥泞的心田,也能开出爱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