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成为引领我国荔枝种质资源保护、试验研究、新品种选育、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基地的开放式科研平台,对推动我国以至世界荔枝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茂名打造荔枝种业“硅谷”


本报记者黄月华通讯员钟声
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于2022年建成,由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下达,茂名市人民政府承担,高州市人民政府,茂名市、高州市农业农村局,根子镇、分界镇人民政府组织,茂名市、高州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实施建设的国家级农业重点项目。
该项目总体规划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设计院完成,项目建设规模532.8亩,建设地点为高州市根子镇、分界镇,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荔枝种质资源保持圃、鉴定圃、隔离圃,展示区及科研中心、孵化中心、中国荔枝博览馆、实验室、农机具库房、廊道、观景亭、环圃路以及荔枝种质资源引进等多项工程。
项目为引领我国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荔枝种质资源保护、试验研究、新品种选育、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基地和具有文旅特色的荔枝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合作交流的科研平台,对推动我国以至世界荔枝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多项荔枝产业前瞻性科研工作在资源圃落地
依托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和设施设备优势,吸引国内外科研团队深度合作,打造开放式科研平台。目前,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实验室茂名分中心(以下简称茂名实验室)荔枝科研团队联合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进驻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多项荔枝产业前瞻性科研工作在资源圃落地。
荔枝产期调控技术研究。荔枝产期集中,不能周年供应市场,荔枝产期调控研究通过控温诱导荔枝成花,从而实现荔枝近季或反季栽培,进而探索设施栽培荔枝产业化研究。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探索不同环境因素对荔枝生产的影响研究。荔枝生产受到气温、水分、土壤等各种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利用设施大棚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开展各种研究。精准掌握气温、水分、肥料对荔枝生长发育的影响,制定不同逆境环境下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陈厚彬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在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智能玻璃温室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荔枝种质资源700份,其中国内种质资源650份,国外荔枝种质资源50份。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向旭首席团队合作开发了荔枝种质资源分子标记鉴定平台,完成了400份种质资源分子标记数据库,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种质资源鉴定工作正在陆续展开。
核心亲本园的建设。资源圃联栋网室共3栋,网室1室和2室设置为荔枝育种核心亲本园,安排种植核心种质亲本。利用设施开展荔枝杂交育种工作,避免了套袋环节,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坐果率,提升育种效率。网室3室,设置为杂交后代育苗室。当前工作,完善网室内的通道和排水,网室内进行改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水平,种植核心亲本。
杂交育种工作。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杂种后代株,在网室内培养。
集宣传推广和科普教育一体
在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建设了品种展示区,通过高接换种的方式展示荔枝品种70个,在科普教育的同时,实现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和推广的目标。同时在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大门广场设立展示牌,宣传推广荔枝生产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
此外,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获得茂名市教育局授予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2022年5月28日开馆,已经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其中接待中小学生游学10万人次,日最高访客量4万多人次。目前正在申请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粤港澳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