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老人叫德婶


■罗本森
  关于德婶的故事,我从小就知晓。她无儿无女,却十分酷爱和小孩逗玩,玩得很开心快乐。
  德婶身板硕大,个子较高,花白的头发上高高卷起一个发髻。她穿着很传统,黑色的“大旗裤”,灰色襟衫,她的衫不在中间开幅,而是开口在右边,有一排布扣,我们小孩称这种衫为“大柜门”。
  德婶平时走路总是小心翼翼的,轻踩慢踏,一脚一步,轻轻悠悠,活像个小脚女人。村里人笑话她说:“德婶,你行路这么轻,是不是怕踩死路上的虫蚁?”德婶笑哈哈地答:“习惯了,习惯了,慢慢走少摔跤嘛!”
  德婶是个干活能手,缝缝补补的细工小活,她件件拿手,田头地尾的粗活大活,她样样来得。从不丢三落四,总有头有尾地干着每一件工作。年轻时挑起满满的两桶水来,走十里八里不会溅出半滴水珠。从早到晚,没见她闲过一个时辰,家中里里外外,拾掇得溜光水滑。
  德婶是个有心计的人,她肯动脑子想办法,能走出一条捷径。高级社时,她出任妇女组长,带一班妇女与男子队开展劳动竞赛。男子队十五人,妇女队二十人,从二里外的砖厂挑运火砖到建校工地,第一天便败给男子队。德婶想了个妙计,连夜赶制一批手推车,用来运火砖,又省力又快捷,结果战胜了男子队,夺回比赛红旗。建蓄水塘时,要从白石崖采石头,把石头滚到山下,再用人工挑上对面的半山上,这样很费力。德婶去观察一番后,又想出一个办法。用一条粗铁线从白石崖搭拉到对山,把石头装入箩筐,利用铁索运到对山,这样不仅节约劳力,免去挑石上山辛苦,还大大加快工程的进度。
  德婶这人,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年之后,我创作长篇小说《遥远的村歌》,在构思人物时,德婶的形象一下子便跳了出来,我就把她的人和事写进了小说里,人们看了之后都说喜欢德婶这个人物。这大概是我身边熟悉的人物,不仅写起来顺畅,也很接地气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