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生的意义
□李福丽
还有不满一刻钟的时间,就到午夜十二点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我却还在走廊的窗台下,借着灯光,望着月光,赶着今晚23:59分截止的英语朗读作业。我想,假如月亮会说话,看着我挑灯夜读的勤苦模样,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我想起在另一个相似的场景,由于作业繁重,我干脆在图书馆的沙发上午休,只为了节省来回宿舍十分钟的时间。在克服了不适应在图书馆这种公共场合午休的内心纠结后,我忽然想起了读大学时的美学课潘永辉老师在课堂及课后问我们无数次的问题:“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有的人流着流着就干涸了,有的人流着流着就浑浊了,有的人流着流着是越来越清澈。你们会是属于哪一种?你们愿意成为哪一种?”
现在想来,有很多话,很多书,是当时匆匆而过的我根本就没有明白的,所以我的大学四年也过得不踏实、不安心。所以,我想,除了作业,人格和气质的养成也需要我用心补课。在文学名篇《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主席的一番话时时滋养着我,引导着我:“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艘船,失去了方向,越用力就越可能渐行渐远;一个人,弄错了人生方向,那就有可能要抱恨终生。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我们累了,总是喜欢问自己,我们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这个令人心满意足的答案,别人又怎么能给得了?
父母出于天然的舐犊之爱,对子女可以无私奉献。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对他人、对社会是做不到像父母对子女一样无私奉献的。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或者说引导自己找到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跳出我们的小家,我们这一辈子也会遇到很多人,到底应该怎么和他们相处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礼记》的《中庸》篇有一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据说这是很高的境界。曾经和几位朋友讨论过“人生与孤独”的问题,说到大家都渴望家的温暖,希望生活安定,也希望有人能懂自己。在一个安定的、心心相印的家庭中生活,是其乐融融的,哪怕工作学习辛苦,流淌着的汗水也凝结着幸福。而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已经不会太区分“你我他”了,而是会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行动。原来,《中庸》所说的“道”,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是有所体现的!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自觉主动地去创造。当你发自内心地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对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己都再也没有动摇和怀疑的时候,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自由自在自满自足,我们的生命也是自由自在自满自足的了。当然,自由是有代价的。小河想要越流越远越清澈,必定要付出比惯性的流向更大的力量。有的人,愿意做那山间自由奔腾的小溪;有的人,愿意做那深沉平稳的大河;有的人,愿意汇入那大海开出朵朵浪花。有的人,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家人;有的人,是帮助我们的贵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有的人,看似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其实都默然点缀着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上的独特风景。若有心欣赏,大心容纳,每一片风景,每一次相遇,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