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镇出实招整治撂荒土地

推动水稻种植 助力粮食生产


■通讯员张荣涛林小琦
  本报讯 眼下正是春种的关键时节,水口镇抢抓农时,铆足干劲,陆续开始撂荒土地复耕作业,全力推动水稻种植,助力粮食生产。
  走进水口镇双狮村田间,大型拖拉机轰鸣声响彻田间地头,村民埋头弓腰插秧施肥,一株株嫩绿的秧苗随风摇动,传递着春天的盎然生机。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成为一派火热的耕作现场。
  双狮村位于水口镇西北部,耕地面积1746亩,山地面积3254.5亩,过往因为水利渠系不畅通、村民种植愿望不强烈等历史原因,村内现存大约300多亩撂荒土地。
  为解决这个问题,水口镇积极引进外地撂荒地复耕复种地先进经验,针对不同的撂荒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耕方案,并在去年年底修整宽1.2米的主干渠,处理排水问题,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邀请农技专家到场指导播种、育秧、施肥、打药等,为复耕复种提供技术支撑。以“村集体+农户”的形式复耕复种,不仅增加村集的收入,还解决了20~30名村民就业问题,守住粮食红线,保护好粮食安全。
  双狮村整治撂荒土地工作仅是水口镇推进该项工作的缩影。目前,全镇共复耕复种撂荒地688.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番薯、花生等作物,涉及水口、都龙、双狮等13个村。下一步,水口镇将继续压实责任,落实镇班子包村、镇村干部包点责任制,做好农田作物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同时,科学用水蓄水,储备春耕春种,积极探索全镇土地流转模式,加快撂荒土地代耕或流转,多方协调助排水,做好作物补种工作。
  荒地变成良田,复耕复种不仅盘活了水口镇的土地资源,也带动村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