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撂荒地变成“希望田”
高州潭头镇人大代表在行动

潭头镇将撂荒地种上经济作物。 通讯员张欢欢摄
■记者张伍通讯员张欢欢
本报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为进一步落实严禁耕地撂荒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要求,高州市潭头镇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撂荒耕地整治,为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牵线搭桥,让土地“活”起来,让粮食稳产增产,守护人民群众的“米袋子”。
开好会议+重点宣传
该镇人大用党建引领、人大同频方式,开好村民代表会议、“板凳会”,强调复耕复种以及粮食作物的重要性、紧迫性,学习上级下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深村民对耕地撂荒和耕地“非粮化”的认识。对个别复耕复种存在疑问,思想存在懈怠、拖拉不实施、不配合复耕工作的村民,人大代表协同镇村干部入户重点宣传,答疑解惑,疏通思想顾虑。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镇人大共组织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70人次,为约450户农户进行了答疑解惑。
“大娘,你的田地有几亩?我们帮您一起栽种.......”人大代表兼顾“岸上监督”与“下地实践”,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联系机器犁地、插苗,确保农业生产不撂荒,耕地资源不浪费,切实做到宣传动员进门坎、同耕同种下田坎,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个人复耕+连片标包
一方面对于个人有能力复耕的农户,该镇人大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培育和种植,提供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鼓励个人复耕复种。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村民反映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家庭缺乏劳动力、无力耕种的情况。在不改变撂荒耕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通过三支平台登记连片标包出租,将撂荒土地流转给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农业户进行代耕代种,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农民的租金收入。
加强监督+深入调研
该镇人大代表通过定期接访、随机走访、定期组织现场查看,结合电话访、微信访等方式,提高监督潭头各村复耕复种、非粮化整改力度。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焦点”开展深入调研,剖析根源,研讨解决办法。根据清单台账、时效化、逐片区排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全面激活了“沉睡”土地。
下一步,潭头镇人大将会继续组织人大代表,跟进撂荒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农户增收为目的、政策引导为保障、科学种植为关键,继续加强粮食生产的宣传引导、监督跟进、调研献策,助力撂荒地变成“希望田”,为稳定农民收入和潭头镇的粮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