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镇新田坡村“党建+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退养猪舍变身食用菌种植基地


■记者王霞通讯员曾小清
  本报讯产业兴,则乡村兴。去年以来,茂南区公馆镇新田坡村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路子,巧妙利用退养猪舍改造成食用菌种植基地,积极推进猪肚菇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在公馆镇新田坡村,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工业河流过。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工业河两侧的猪舍生猪被退养。退养后,猪舍怎么充分利用?怎样防止农户复养现象?这些成了该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去年茂南区政协挂点帮扶新田坡村乡村振兴以来,区政协党组多次到该村调研和讨论,充分征求新田坡村党支部和村民的意见,决定利用退养猪舍改造成食用菌种植基地,来增加村民的收入,即,新田坡经济联社和茂名市鸿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农业公司进行食用菌种植,新田坡农户利用劳动力和退养闲置后的猪舍进行合作,茂名市鸿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菌种、技术和销售。
  3月17日,记者走近新田坡村几间废旧猪栏看到,一排排鲜嫩肥厚的猪肚菇长势喜人,村民们在里面忙碌地采摘猪肚菇。据了解,猪肚菇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猪肚菇蛋白质含量较高,尤其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比一般的食用菌高。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如钴、锌、钼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猪肚菇生长环境在25°C以上,因此在茂名非常适宜种植。种植猪肚菇无需光照和喷洒农药,只需淋水,对农户来说,种植比较方便,不会增加农户的成本,同时,种植猪肚菇的土料可以卖到花场上去做肥料,对增加村集体收入是个不错的途径。”茂南区政协委员、省乡土专家、茂名市鸿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彬介绍。
  据了解,目前新田坡食用菌种植基地,先行示范种植基地有种植食用菌的标准大棚10亩,退养后的猪舍300平方米,后续覆盖新田坡农户退养闲置后的猪舍2万平方米,种植的食用菌主要有猪肚菇、灵芝、鸡枞菇等。
  记者看到,新田坡村第一批猪肚菇即将上市,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入,在适宜种植的新田坡村,一年可以生产三批(三季)猪肚菇,每100平方米退养闲置后的猪舍再利用可为农户增加收入10000元,因而种植前景广泛,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茂南区政协经济委主任、驻新田坡村第一书记吴清汉表示:“利用退养猪舍改造成食用菌种植基地,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解决新田坡困难户中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和其他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确保脱贫的群众不返贫,解决新田坡农户退养闲置后猪舍的充分再利用问题,带领群众致富,推动新田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茂南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