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家谈

打造环浮山岭乡村振兴示范带


崔耀奇(电白)
  茂名日报报道,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浮山岭生态保护工作,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系统保护、长期保护、用心呵护,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好浮山岭这个“城市绿肺”的自然生态之美。
  浮山岭,位于高州市与电白区交界处,北面主要是根子镇,南麓主要是霞洞镇,离茂名市区30公里;峰峦起伏,山势奇峻,是茂名市郊相对高度最高、最陡的山,方圆50平方公里,为南粤百景之一,被称为“南脉祖岭”,是茂名市的“后花园”。浮山岭处在“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范围,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茂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何系统保护长期呵护“城市绿肺”浮山自然生态之美,打造环浮山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这是当前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浮山岭的开发发展,一定要体现“生态优先”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保护古树名木,呵护自然生态状貌,不搞大拆大建,用心用情守护好浮山岭这座城市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浮山自然资源属于稀有资源,开发发展要遵循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谋划推进。规划是发展第一步,要科学规划、绿色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据笔者了解,到现在为止,浮山岭还没有系统全面开发,有如一块璞玉,可以“雕琢”最美“作品”。因而,要做深做实基础性研究,摸清生态家底,明确红线底线,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定位方向,围绕特色亮点,系统谋划规划。科学规划“蓝图”,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南脉祖岭”生态浮山,为“山海并茂,好心闻名”增辉。
  坚持文化为魂、展现独特魅力。浮山有5个主峰,峰峰屹立又互相依恋,远望似巨人的手掌。相传尧时,洪水泛滥,此山独浮,因而得名。浮山有自然之美,更具人文魅力。粤西名山浮山蕴含丰厚的人文元素,这里有优美的传说故事,更有潘茂名、冼夫人“好心文化”的大量遗迹,还有超世寺、冼太庙和番薯林公庙等民俗文化景观,要对这些人文资源要素加强保护修复和管理,进一步丰富浮山岭文化内涵,展示浮山岭的独特魅力。
  坚持交通先行、连通便捷畅达。浮山岭处于新规划“两轴-两个圈层”总体规划第二圈层辐射周边30公里范围,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力争通过15年左右时间,着力将第一圈层打造成城市主引擎、第二圈层打造成城市新引擎。要让浮山岭成为茂名市“后花园”,必须规划便捷交通。要加快推进复兴大道、市民大道东延线和海丝大道规划建设,按照生态保护原则和消防救灾等需求,建设连通保护区及其周围区域的道路,提高区域便利性、通达性,让浮山成为茂名市民康养、休闲、连通便捷的新打卡点。
  落实“百千万工程”,打造环浮山岭乡村振兴示范带。最近,“百千万”这组数字频频出现在广东人的朋友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不断强调突出县域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浮山岭生态绿色发展是我市重要发展项目,也是省“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要坚持系统谋划、示范带动,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全面加强农房管控,保护乡村特色风貌,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打造最美绿色生态环浮山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