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跃升要靠创新突围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大国重器在茂名诞生,国产化最大换热器在茂名重力出厂发运。这台最大直径5.6米、全长40米、总重量超过1000吨的“巨无霸”四联换热器是50万吨/年乙苯/苯乙烯的关键核心设备,由茂名重力成功攻关研制,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破解了石化重大装备的卡脖子难题,体现了我市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和技术水平。
  这是茂名重力在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发上的又一里程碑,启示我们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综合实力跃升,要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道路,以核心技术开发为突破口转型升级,靠创新突围闯出发展新天地。
  靠创新突围要有敢为人先、知难而进的精神。从一家只能生产普通机械配件的小厂变身为产品被国内外石化巨头认可与应用的重大装备研制基地,茂名重力经历了不懈探索、锐意创新的奋斗历程。2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取得专利176项、主编参编6项行业标准、产品获得国家及中国石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折射了茂名重力的创新活力。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彰显了茂名重力依靠创新积淀的技术实力。以这次承担四联换热器研制为例,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属于石化行业的顶级产品,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茂名重力组织精锐力量克难攻关,先后攻克了大型厚壁管板焊接变形控制、浮动管板安装制造、大填料函密封技术、耐磨合金堆焊、厚壁段壳体热处理等技术难关,形成了成套设计制造技术。可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在剑拔弩张的创新赛道上,谁能深蹲助跑、快人一步,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锚定“专精特新”,打造更多行业领头羊,是实现创新突围的务实路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综合实力提升,固然需要龙头企业与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辐射与拉动作用,但培育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小巨人”企业也不可或缺,这同样是茂名产业优势的重要基石。“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心无旁骛、专注创新,实现专一化与差异化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甚至单项冠军,能为中小企树立标杆,带动行业实现新突破。广东新华粤石化集团在中小石化企业低水平竞争中另辟蹊径,以创新寻找突围,开发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裂解汽油碳8馏份苯乙烯抽提成套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成国内首套生产装置;自主研发建成多套精细化工装置,多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炼油深加工和乙烯后加工企业之一,纳税额居茂名民营企业前列。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用地、项目服务等方面向优势企业倾斜,鼓励企业聚力主业精耕细作,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以独特的技术和高品质产品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才能形成主导产业的“尖刀兵团”,为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实现创新突围,要走协同创新道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施产学研用联手攻关协同创新,通过创新资源的优化组合产生新动能,是打造创新高地的重要路径。茂名石化建成投产华南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就是企业与科研机构联手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范例。由于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变压吸附新技术,能日产高纯度氢6400公斤,辐射茂名周边200公里市场,不仅为粤西和大湾区提供绿色氢源,而且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了引领作用。借梯登高,合作共赢,让创新走上加速度快车道。目前,我市加快推进霍尼韦尔UOP广东茂名协同创新中心、清研先进新材料加速基地、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由此可见,通过课题招标、一条龙攻关、产学研合作等模式整合凝聚科技力量和研发资源,能有效激发科技潜能,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进度,缩短科技成果孵化育成周期,撬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推动茂名综合实力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