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
高州市多措并举持续优化乡村法治服务


高州市在分界镇杏花村举办“法治与民生”专题文艺晚会。高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村规民约。高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近年来,高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乡村法治服务作为主攻方向,集结各方力量,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法治服务普惠化、便捷化、专业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茂名市前列。2022年,高州市被命名为第一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区)”;2023年,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拓宽普法载体,让法治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
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根子镇元坝村始建于隋唐年间,荔枝种植历史有2000多年,家家户户种荔枝、制干果、产蜂蜜、做电商。依靠荔枝产业升级提质,元坝村实现了飞跃发展,村规民约亦不断修订完善,乡村法治文明蔚然成风。“党恩情,永不忘”、“爱祖国,兴家乡”、“遵法纪,守公德”等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内涵丰富,已经成为了当地群众约定俗成的生活准则。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首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冠军,“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首批广东省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打造法治主题公园。近年来,高州市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拓宽普法宣传的载体,先后在宝光街道下汉村、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高州市区瀛州公园、根子镇元坝村打造4个法治主题公园。法治公园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内容为重点,图文并茂地展示普法进程、法治名人、法治典故、法治格言、廉政文化、法治警言等,融实用与美观为一体,在有效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让村民和游客能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法治教育和熏陶,提升法治素养,营造平安乡村浓厚法治氛围。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随着普法进乡村的深入开展,法治元素逐渐渗透到村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法治精神已悄然在高州市广大乡村的土壤植根发芽。目前,高州市有2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曹江镇甲子坡村等12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培育法律队伍,让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各位村民,我是古丁镇黄沙村的驻村律师,有法律问题的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在律师下乡日到村委会咨询。”驻古丁黄沙村的黄律师通过微信在村民网格群发布信息。
近年来,针对农村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村民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高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不断拓宽优化乡村法律服务渠道,妥善解决村民矛盾纠纷,法律服务效能逐年提升。“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实现全市全覆盖,平安志愿者、法律服务队普法进村入户,打通了乡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高州市还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开通了法律咨询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微信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业务预约、法律援助等服务。随着法律服务的持续开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推进民主议事,激发村民参政议政热情
2022年,高州市在南塘镇彭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一个120多平米的“民主法治议事厅”,设置主持席、代表席、发言席、监督席、列席席、旁听席等功能分区。议事厅投入使用后,彭村还建立“周三有事你来说”的制度,设立议事亭收集箱。每当村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谈论决定时,村民代表都聚集在这里,极大激发了村民议政议事的热情。如今的彭村村民口头都挂了一句“有事想议先到议事亭”。自推广法治民主议事厅以来,彭村累计收集议题32个,开展议事21件,解决难事18宗。
为扎实推广民主议事,高州市印发了《高州市开展村(社区)民主法治议事厅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施方案》,选定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根子镇元坝村、分界镇储良村为试点单位,重点推广南塘镇彭村民主议事经验,推动28个镇街488个村(社区)全面铺开民主法治议事厅建设。
连线司法惠民,破解农村矛盾纠纷难题
“这事能解决,全靠九叔来帮忙!”村民黎叔苦追3年无果的劳务费,在东岸镇司法惠民中心调解员九叔的努力下,终于拿到了。
据了解,目前高州市共设立了40个司法惠民中心,即高州市级中心1个、镇级中心28个、村级中心5个、行业性中心3个和农场中心3个,同时依托综治视联网系统实现司法惠民服务该市488个村居全覆盖,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并将“12348”广东法律服务网、高州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及33个化工、矿业公司应急管理系统接入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平台,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据统计,2022年,高州市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咨询4230多人次,化解各类诉前纠纷1191件,解决争议标的0.37亿元。高州市人民法院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受理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14.53%、1.72%和0.5%,是茂名市唯一一家连续三年收案数和存案数下降的法院。(颜庆明陈华周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