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为乡村祠堂注入新活力

罗本森(信宜)
时下,许多乡村宗族都修建有祖屋祠堂,这些祠堂一般用于族群祭祀、团拜等活动,或举办婚丧嫁娶等仪式,平时多是闲置于一边。何不因势利导,精准转化,为宗族祠堂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时代元素,活化其用途,改造成孕育乡风文明、涵养乡土文化的好场所呢?
作为宗族象征的祠堂,在乡村有着崇高的地位。在保留祠堂祭祖传统乡俗的同时,又“更大化”地扩充其文化引领的功能,可谓两全其美。例如在祠堂内设立棋牌室、书画室、音乐室、阅览室,为宗族和周边群众看书读报、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好去处;深入挖掘整理祠堂中“家训”“族规”的文化精髓,经常开展一些“家训族规诵读会”、“故事会”、“道德模范交流会”等活动,让祠堂成为神圣的道德讲堂,学习新知的“精神家园”。
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文化志愿者到基层服务,送电影、送戏进祠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惠民福利,以文化滋养心灵,引领风尚;通过组织商品下乡,开展物资交流、农产品推介,方便群众购物和推销农产品,促进经济发展;或者举办种植业、养殖业优质产品评选,以及各种技能竞技比赛,促进生产生活提质增量;设立各种主题展览馆、陈列馆,书画馆、地方土特产展示馆、地方名人纪念馆、农耕博物馆等,使宗祠成为探访乡村民风、民居、民俗的景点,吸引游客观光,增强乡村旅游新活力。
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祠堂举行政策、法律、科技、卫生、农业、生活等专业知识讲座,让村民到这里学习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文明礼仪,使之成为农民群众学习现代实用知识的“充电站”;深入开展“文明环保、文明上网、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使之成为移风易俗的“集训地”;通过评选好家庭、好村民、好乡贤等举措,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使之成为促进农村平安和谐的“新舞台”;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修桥铺路、绿化环境,使之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聚贤馆”。
总而言之,各地对闲置祠堂多加关注,把它引向新时代,成为广大农民陶冶情操的乐园、学习致富本领的阵地、传播文明新风的舞台。对于打破姓氏界限、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