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街道广潭村
传承“廉公”精神弘扬廉洁文化
■通讯员黄浩诗吴迪
本报讯2月3日,宝光街道广潭村举行了“廉公祭”一百二十三周年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怀念先贤,倡导杨公廉洁刚正、好学助学的精神品质,推动高州市基层廉洁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今仰先贤,清廉崇勤,与时偕行,惟用好心;朝暮相继,肩担复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仪式上,活动主持朗诵着“廉公祭”祭词,讴歌廉公杨颐少年好学、为政清廉、不畏权贵的事迹。
杨颐后人和宝光街道领导先后发言,鼓励大家充分感悟廉洁文化,学习杨颐严格治家、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致敬先贤、奋勇前行。
当天,还举行了向杨颐敬献鲜花、接杨颐廉政文化印记、一起制作和共尝“清廉籺”等活动。
据了解,杨颐于清道光四年(1824)出生在高州市城西广潭村的书香之家。他天资聪颖,9岁通经史,10岁能文,16岁被补为生员。从同治七年(1968)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30年间,杨颐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实录馆总校、文渊阁校理、武英殿总篡、国史馆算修、大理寺少卿、江苏提督学政、光禄寺正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和工部左右侍郎(正二品)等要职,是清代高州府在朝中任职时间最长、职务最多、官职最高的人。杨颐虽身居高位,但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敢于弹劾那些询私舞弊、贪赃枉法、骄横跋扈的大臣。在历次担任主考官中,他为朝延选拔了不少人才,对修篡国史,修建北京胜道古迹也作了贡献。
高州市民间传颂着他严格治家和清廉为官的家风故事,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至今深深影响着高州人民。为了振兴家乡教育,其后人把杨家老宅用于办学校。该村民间一直延续着正月十三纪念杨公,也称廉公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