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巩固、转型、招引、承载”上下足功夫构建具有茂名优势的制造业体系

兴茂平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不动摇,以务实有力举措,纲举目张做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发展是解决茂名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越发展越有底气,越发展越有未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力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茂名要发展好经济,必须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构建具有茂名优势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一个拥有制造业的城市,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更需要在实业为本、产业强市上展示新作为,更需要营造、改善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环境。茂名依油而建,因油而兴,靠石化制造业起家、发家,也要靠制造业当家、兴家。当然,制造业发展不是一夕之功,特别是要形成“四梁八柱”的制造业体系,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立足已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茂名必须在“巩固、转型、招引、承载”上下足功夫。
巩固,就是抓住关键重点,锻造长板,让优者更优、强者愈强。要让新时代南方油城的名头更响。新时代南方油城不再是炼油规模的佼佼者,而要做“减油增化”、绿色化工的示范者。一要靠茂名石化升级改造,瞄准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上半年开工、三年内建成的目标,倒排工期、集中攻坚,把征地拆迁任务分解到每季、每月、每周,既为下游产业链布局腾挪空间,也为项目顺利建设创造条件,做到项目一建成即能投产。二要靠东华能源为龙头开辟出的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赛道。东华能源一期(Ⅰ)试产后,绿色化工的主骨架已搭建起来,重点要构筑完整的产业生态,让已经落地、将要落地的项目能够生存发展壮大。围绕这两大链主企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就是茂名制造业当家的“优先方向”,让这两大链主企业更高质量地发展,就是我们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转型,就是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首要的是抓工业投资,关键是抓工业技改,让产业产品不断适应新市场、展现新活力。要突出存量矿产资源加工、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以及本土重点企业、劳动密集型“草根”企业,引导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让这些老旧小企业焕发新机。今年全省要推动9000家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市要抓紧摸底、支持技改申报,增强产业竞争力。要下决心发展食品工业,这是民心产业,更是永恒的朝阳产业,茂名完全有这个条件。要依托益海嘉里、道道全、广药王老吉等项目,支持拓展技术空间,争取再上一些休闲食品、健康食品等加工项目。要以科技支撑促转型,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科技金融,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重点扶持发展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矿产加工等领域的创新机构,打造若干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让优势科创平台成为茂名真正的“技术先锋”。要推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发挥作用,支持建设优势学科,大力引育人才,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招引,就是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不断注入新动能,让产业多元发展,增强对冲和抵御风险能力。要聚焦“谁来招、招引谁、到哪里招”,绘制招商“一本通”“一张图”“一个库”,强化以商引商、乡贤招商、以链引商,做实资本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专业性、对等性。强化“一把手”抓招商,完善“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市县联招”一盘棋招商格局,全面建立“项目对接—部门会商—要素保障—专门服务—落地建设”闭环机制,实行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要抓紧已落地项目服务保障,推动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欣旺达汽车电子项目如期建设和投产,加快产业链项目规划布局。
承载,就是要做强平台,提升能级,推动园区成为茂名承载产业、展示经济实力的“金名片”。要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对标先进地区,把产业平台高新高效、集聚集约的导向树起来,按照“城市定位—功能分区—产业集聚—项目建设”发展逻辑,集中攻坚平台规划、公辅设施、管理机制、资源整合,让园区早日摆脱“散乱杂弱小”的局面。要适应新形势,大力建设一批标准厂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让好的标准化厂房成为园区最优的形象、企业壮大的有力支撑。要全面排查“五未”土地,认真摸清总量、类型、成因、现状,拿出切实的硬措施,明确整改时间,推动整改到位,让宝贵的土地资源活起来、用起来。
发展是全市人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全市上下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心系发展、支持发展、服务发展,坚持开拓进取、实干兴茂,在“巩固、转型、招引、承载”上下足功夫,为构建具有茂名优势的制造业体系、推动茂名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