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坡镇:党建引领聚合力,老区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梁柱剑
本报讯 近年来,茂南区新坡镇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各方力量,蓄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特色经济,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全面促进老城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新活力。
夯实党建根基,激发各方能动性
筑牢组织堡垒,展现新面貌。新坡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强化组织堡垒。规划约300㎡办公场所打造新坡镇党群服务中心,内设7个便民窗口,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在一个大厅之内办完所有手续,方便各部门与群众的沟通,缩短办事程序。此外,全镇14个村(社区)按照“一厅五室”(党群服务大厅、干部办公室、班子会议室、党群会议室、综合服务室)的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并对办事指南、办事人员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上墙,实现“一楼办公”,切实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规范党的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严格落实基层党建“三会一课”要求开展好组织生活,坚持党建统筹各项工作,每月月初印发当月的工作清单,统一发放工作清单到各个部门和村(社区)党支部,月底之时各个部门和村(社区)党支部汇报当月工作落实情况,并且形成问题清单,对问题清单进行研判分析,协调统筹推进,确保当月事当月毕,杜绝拖拉散漫情况出现,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通过集中线下培训和线上视频培训、“学习强国”APP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推动主题教育往纵深方向走,提高培训效果,加深党员们的学习、理解和记忆。今年以来针对各种类型的工作共开展了超过100场集中的线上视频和线下集中集中培训,总人数超过1000人,5000人次。
文明传递,老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强化圩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超过3千万元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人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大幅度提高,涌现出车田新农村、合水新农村、莲塘新农村等闻名茂名的美丽乡村。同时经过圩镇整治,当前的老城区街道内外兼修,重放光彩,涌现出街道整洁有序、宽敞明亮的舒心环境,当前新坡镇的街道已经完成下水道改造、“三线”改造、道路黑底化、街道两旁广告牌统一设置等项目工程,不断推进老区环境品质新提升。
狠抓创文巩卫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新坡镇党委坚持党建和文明创建相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扩大文明宣传、倡导文明风尚、促进志愿服务发展、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
加强引导,组建各种志愿者团体,鼓励群众参与。近年来,新坡镇组建了“首善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队、义工团体等队伍,参与疫情防控、防风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行动,积极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凝聚了各种志愿服务的社会合力,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大大提升党委、政府的形象。
产业发展,焕发新的发展势头
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新坡镇党委根据城乡交汇的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在关车村、莲塘村、黄塘村引导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植物,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成功建成农业标准生产党员创业示范区。在新坡老城区及周边大力培育发展仓储物流、餐饮美食等服务业,大大提高人员就业率,丰富人们生产和生活。
加快推进发展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2019年以来分别在高岭、新城、关车等六个村委会启动壮大集体经济项目6个,涉及资金300万,大大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党建引领,激发老旧社区治理新活力
以网格化管理,提高老旧社区精准度。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推进村(社区)治理由“疏”到“密”,由“粗放”到“精细”,强化网格员的上下联动,层层递进,合理、精准推进工作。
以“党日议事会”制度,推进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全镇累计建成党日议事厅、议事亭、议事长廊共18个,镇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不定期到村开展“党日议事会”,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进一步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保护生态资源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落实平安大走访,密切联系群众。按照区、镇领导联合开展“平安大走访”的工作要求,合理安排走访时间,对应相关人员、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走访,打通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通过走访面对面协调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化解矛盾纠纷有深度,问题解决有速度,关心群众有温度”的走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