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石仔岭街道:“三位一体”探索兜底民生服务新模式


■记者张伍通讯员冯心可林路欢
  本报讯 自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启动以来,高州市石仔岭街道以党建为抓手、以社工为支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多方联动、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有效整合资源,从物资、精神、能力建设等多方面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极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推动石仔岭街道兜底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党员+社工+志愿者”,打造“3+1”服务模式。为了给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提供高效的帮扶服务,该街道实施“3+1”帮扶模式:由一名本村党员干部、一名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加一名社工合力帮扶一个服务对象。党员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发挥“在场”优势,邻里互助,时刻关注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急愁难盼的事。社工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能,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建设等专业服务。
  为方便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联系党员干部、志愿者及社工,石仔岭街道把帮扶人的信息和职责整理成卡片,粘贴在服务对象家中。目前,该街道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派发“3+1”帮扶卡806张,收到困难群众的问题与需求反馈共43个,回应需求40人次。
  石仔岭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负责统筹协调全辖区内兜底民生服务工作,及时整理群众需求,指导社工和志愿者开展工作。
  社工和志愿者落实“五个一”的工作机制。一周一探访,一人一档案,一需一跟进,一周一总结,一周一汇报。在恒常走访中,社工及志愿者将“鼓励、支持、同理”等访谈技巧贯穿其中,并及时记录、回应弱势群体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
  “兜底民生+文明实践”,强化扶贫帮困服务保障。石仔岭街道把兜底民生服务结合传统节日,以“社工兜底民生+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在传统节日为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制作传统节日美食,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在每一个节日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拉近了政群关系,提升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社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方面,石仔岭街道党工委坚持加强各部门工作融合,成立服务资源库,依托“社工+志愿者”平台搭桥通道,点对点,全覆盖,实现资源与需求高效对接。让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最大限度享受政策扶持,把石仔岭街道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