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南区公馆镇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旺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国海彭文彦通讯员曾小清
近年来,茂南区公馆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有效成果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大力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宜居乡村
沿着进村的沥青环村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农田里绿意盎然;村口的农耕博物馆,保存着昔日农耕的印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大气磅礴的岭南风格建筑白墙黛瓦,亭台楼阁,廊腰缦回,古色古香;传承了红色基因的党建广场,正对面就是红旗飘扬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是公馆镇十万七村,一个昔日“脏乱差”的村庄,今日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公馆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立镇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进一步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村党委组织细化整治任务、网格化开展整治行动。村(居)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自家房屋前屋后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和生猪退养。通过党日议事会、板凳会议等多种形式,凝聚村民参与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共识,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不断加强党在群众中的领导力。
发展特色产业擘画“振兴样本”
资源禀赋既是“拿不走”的本土特色,也是富有韧劲的农业产业生命力。公馆镇坐落茂南区西出口,市区饮用水源工业河横穿公馆境内,水质优良,赋予了公馆镇养殖罗非鱼得天独厚的条件。
公馆镇把罗非鱼种苗体系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创新推行“企业+基地+农民”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全镇从事罗非鱼养殖农户2489户,鱼养殖面积1.8万多亩,年产量1.6万吨和种苗7亿尾,占全市55.1%,实现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2019年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罗非鱼专业镇。
除此之外,公馆镇大力建设农业光伏复合项目,目前已完成首批并网发电并进入全容量并网投产发电冲刺阶段。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33.3万平方米,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利用平地和养殖水域等地块,结合渔业养殖打造成为渔光互补的综合性光伏电站。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有特色。公馆镇与时俱进、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环境等新机制,致力打造乡村振兴“模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