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名门小区党群同心抗疫守护美丽家园

“有你们在,真好”


志愿者在整理物资准备搬运到高风险区楼层。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朱培斌谭伟凤李陶然杨珮珮
  11月12日,财富名门小区迎来顺利解封的时刻,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想念已久的喧闹。回想在疫情高风险地区里鏖战的10天,温暖和感动在居民心中翻涌: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挺身而出,自发组成一支2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大家不舍昼夜、争分夺秒,坚定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号令声响:党员干部就地“转岗”志愿者
  疫情暴发,住在财富名门小区的一群党员干部,迅速就地“转岗”志愿者。在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柯周梅倡导下,一支“硬核”的志愿者队伍火线集结。
  队伍中,有市统计局局长倪伟涛、茂名日报副总编朱培斌、高新区纪工委副书记梁翠玲、茂南区税务局四级高级主办杨辉权以及全国劳模、茂名热电厂维修部部长陈少杰以及虹祥家政董事长吴雯敏及其丈夫等,大家凝心聚力开展各项工作。
  为优化资源调配,他们成立财富名门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临时指挥部(简称临时指挥部),根据志愿者们所在单位,技能和特长设置了后勤服务组、核酸检测组、宣传报道组等六个小组,并召开会议部署具体工作。
  居民严格居家、足不出户,志愿者们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来回扫楼扫码、核酸登记、维持秩序、送菜送物、清理垃圾……志愿者们日以继夜的无私付出,温暖着小区居民,大家纷纷表示:“有你们在,真好!”
  爱心细流汇聚成大爱洪流,志愿者团队从最先的几个人发展至254人,小区里每日上演着“爱心接力”。柯周梅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越来越认可,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
逆向而行:穿上防护服,居民成战士
  戴上防护面罩、N95口罩,穿上防护服,有一支特别的队伍整日穿梭于高风险楼栋的每一个楼层。他们为100多住户提供物资配送、垃圾清运和核酸检测服务,一干就是近10小时。
  由于财富名门小区8栋排查出新冠确诊病例,该栋成为小区高风险区域。为了协助8栋居民共同抗疫,在临时指挥部的带领下,这支勇敢的志愿者“突击队”挺身而出。
  “没想太多,听到小区招募志愿者我就来了,能帮什么就帮什么。”关山清是小区18栋的年轻住户,中等身材,脸上总带着温暖的微笑。曾经的军旅生活造就了他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品格,他主动请缨加入“突击队”。
  “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朱皓是愉园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党员。之前他曾经加入0807新冠抗疫志愿者队伍,有着丰富的志愿者工作经验。这一次,他依旧选择“逆向而行”。
  志愿者陈省,也是队伍里的一员。天气入冬渐凉,但小区8栋的地下室生活垃圾堆放区仍然闷热,且时不时散发出阵阵异味。陈省和志愿者队员们在艰难的环境下,清理着一件又一件的垃圾。
  “这是一天志愿工作中最危险的工作,因为那里是病菌的温床,整栋居民楼的病毒细菌都夹杂在里面,处理不当很容易感染。”采访时,陈省一边拨弄湿透的T恤,一边对记者说:“但我永远无法忘记的是那一声声感谢。因为居民的认可,就是我们志愿者工作的最大动力!”
共克时艰:全员凝聚起抗击疫情的不平凡力量
  每个奔忙的志愿者,身上都有感人的故事和艰辛付出。抗疫伉俪唐茂荣和朱俭梅,参与统筹志愿服务、筹建指挥部、文件起草等重要工作。晚上待小孩子睡后,两人一人一台电脑分头行动,讨论志愿者工作中需完善之处。
  志愿者吴雯敏毫不犹豫地捐赠1000个价值5000元的N95口罩,给一线工作的防疫工作者。她的真情被大家记在心里,常收获着邻居的关心和善意。吴雯敏总因忙于志愿服务工作,而忘了买菜。邻居们得知后,主动免费送菜给她。
  赵苑君一家三口都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在没有扩音器的条件下,大声提醒着检测队伍的每一位居民:“保持一米距离,避免感染风险。”他们还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居民找粤康码、粤核酸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提供帮助。
  李倩是茂名市人民医院新福门诊的护士,当接到脑梗病重老人的求助信息,第一时间上门看望和安抚老人,并联系医院为他开通绿色救援通道。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的马全斌,积极参与医疗保障工作,随时保障紧急救援服务,先后3次深入到8栋高风险区为上百户居民200多人提供核酸检测、送菜送爱心物资和垃圾清运等服务。
  居民慧姐(化名)有一位生活不便的高龄邻居,且邻居的妻子儿女都不在身边。慧姐给予高龄邻居亲人般的照顾,帮邻居解决不能采购物资、下楼做核酸等问题。慧姐直言:“我们是邻居,他的家人不在身边,我就是他的亲人。”
  爱心故事,远不止这些。在关键时刻,一个个志愿者不约而同站出来,如暗夜明灯,照亮他人。他们每一个人身上散发出光,凝聚起抗击疫情的不平凡力量。这段炙热难忘的抗疫经历,镌刻在了广大居民的心灵上。此刻,乌云散开,雨过天晴,大家熟悉的家园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