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指引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周小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住有所居,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安居是每个人的梦想,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房是人们生生不息的追求,无论是对城市发展还是个人安居,房地产业都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给予了明晰的目标与指引。
  一、明确产业定位,认识房地产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中国人口众多,新型城镇化正在加快,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计。住房具有居住属性和民生属性。房地产业一头牵着百姓安居梦想,一头连着政府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倡导“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理念,大力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居住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建设成为美丽、和谐、宜居的滨海绿城。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更注重享受生活、提高居住品质。2021年,茂名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252元,较2013年增加1774.1元,累计增长120%,年均增长10.4%,年均增长为八大类消费支出最快。对住房的要求从“有得住”向宽敞舒适转变。2021年,茂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5.54平方米,分别较2013年增加11.07平方米和10.64平方米。这充分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折射了房地产业对改善民生的重大作用。
  站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方位上去审视与指引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清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目标,肩负起房地产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城市要实现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的生活空间、和谐的生态空间,需要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房地产市场从总体供应不足转化为结构性失衡。住房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从“住得下”向“住得好”转变,改善型需求成为新的“刚需”,住房消费升级对房地产业发展形成长期支撑。同时,住房不仅是一种空间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民众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点从空间大小转向功能感受。在居住空间大小得到满足后,居住环境与居住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民众对住区精神文化需求凸显,对环境健康和文化教育配套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文化与健康元素成为住宅的主要附加值之一。因此,坚持房子的居住属性与民生属性,传递更多民生关怀,创造更好人居环境,应当成为房地产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以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以差异化、精细化和定制化为突破口,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房地产业必须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指引,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由单一依靠土地溢价盈利的粗放型开发转变为以高品质与优良服务取胜的精细化发展,由住房生产者向高品质、高品位生活创造者与供应者转变。一是高起点谋划和优化住宅规划。在房地产开发上,规划决定成败。我市一批规划理念科学、生态景观优美、房型设计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优质住宅小区受到市场青睐,就得益于在规划设计上用苦功下大力气,反复论证多方探讨,用工匠精神做出了精品。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城市寸土寸金,房地产开发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就必须规划先行,做足空间优化功夫。因此,要依据“北优、中联、南拓、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为民众提供高品质居住环境和高品位生活方式的住房为引领,关注消费群体的变化与需求,注重对资源利用优化组合和与市容市貌的协调融合,从人文关怀角度确定产品定位,从精心规划设计起步,开发提供契合民众需求的优质产品。尤其在规划设计上要致力实现智能化与建筑、家居巧妙结合,让健康环保元素融入建筑与住区,让多元丰富的居住功能融入日常生活。二是以差异化调整产品结构。随着人们对宜居要求的多样化追求和房地产业提质升级,对品种优化成为适应市场的重要路径。数据表明,目前茂名房地产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改善型“刚需”,尤其是随着三胎政策的落地,对改善型住房需求日趋增长,采用差异化开发模式,才能契合民众需求。从实施“定制化”入手,摸清住房消费者的喜好与愿望,把居民的需求拆解细分,把消费者的需求融入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以民众需求为导向选择与优化品种,改善住房供给,才能使产业具有蓬勃生命力。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素质。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和对美好生活追求愿望的日益强烈,对住房素质提出了更多选择和要求。因此,以绣花功夫开发不同档次的商品房乃至为业主度身定制高档次住房,丰富茂名房地产市场品种,延伸产业链条,是房地产业扩大发展空间的重要一环。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更多体现在企业管理上,要依靠强化内部管理和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赢得生存空间,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轨,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高品质生态型绿色住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实现从粗放型扩张到精细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抓手之一就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住房,构建绿色住区。首先,注重生态文明。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当今人民对住宅的需要已走过了“夜求一宿”的阶段,对环境与生态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民众对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人居的要求,成为房地产业面临的新课题。住房是一个有机的生态体,应当把民众的生态诉求作为开发依据,充分利用山水地貌营造和谐宜居环境。其次,实现低碳节能。目前,与房地产建筑相关的碳排放占社会总碳排放量的三成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房地产业节能减碳责无旁贷,应当通过应用节能型规划设计、回收利用雨水、有效利用太阳能等多种途径,提升能源利用率和住宅智能化水平,使房子更健康更宜居。第三,注入文化元素。住区不仅是人们栖息的居所,更是相互交流的园地。注重民众对居住的新要求,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向商品房开发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是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务实路径之一。从开发伊始,对文化注入同步构思与推进,既是开发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政府的统筹与扶持。从文化设施的配套与引入,到住区文化氛围的营造,都需要精心谋划有序实施,充分结合本土人脉、地脉和史脉,将优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糅合,加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向住户提供全新健康生活方式,必将提升住区文化底蕴,使住区成为居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我们更加自觉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道路,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破解各种发展难题,茂名房地产业将迎来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春天。(作者单位:茂名市房地产业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