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聚势兴产业 向海开新局

南方日报记者刘栋铭通讯员李景尧卓剑斯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率先建成通车,线路经过水东湾大桥。 丘立贺 摄

露天矿生态公园绿树映衬的茂名城区。黄信涛摄

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望今年建成投产。周泽佳 摄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汇集了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3500多株。 丘立贺 摄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也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标注着茂名这十年砥砺前行的刻度: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省第7,稳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位;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蝉联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总冠军,乡村建设成果更加扎实;成功申办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为城市建设发展送来强劲东风;“四大发展平台”逐步崛起,成为产业加速发展的主阵地……这是茂名勇担时代使命的注脚,更是茂名展现新作为的生动实践。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加快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是省委赋予茂名的发展定位,也是茂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茂名正锚定“两个海”发展定位,奋力推动省委、省政府“1+1+ 9”工作部署落实落细,抓住用好“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力建设独具茂名特色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集聚带、彰显滨海绿城独特风貌的沿海城市带、“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滨海旅游带。

数读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951.2亿元增至2021年的3698.10亿元,历史性突破3500亿元大关
  ●东承西接北联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打造,博贺新港区顺利开港,深茂铁路江茂段通车运行,建成“四横三纵”的高速路网,高速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86公里增至2021年的452公里
  ●建成6个国家级、18个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平台;202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42.75亿元,连续两年超千亿元,是广东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地级市
  ●2021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2年拟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地级)称号
  ●打赢脱贫攻坚战,18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66040户15.4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奋斗岁月

融湾强带 瞄准大湾区重点企业招商引资
  今年5月,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正式投产,该基地拥有全国目前唯一能加工荔枝清汁的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荔枝加工技术的空白。
  包括广药集团项目在内,近年来茂名与粤港澳大湾区国资国企合作引进项目50多个,与广州市国资委携手共建茂名人才集团,为茂名加速“融湾强带”注入了强大动能。
  “产业协同是‘融湾’的应有之义,也是沿海经济带未来竞争力所在。”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表示,茂名将聚焦比较优势产业,继续瞄准大湾区重点企业招商引资,全力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
  在广东沿海经济带,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作为传统石化产业大市,茂名主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全力推动传统石化向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转型,让石化产业“老树发新芽”,让“南方油城”的名头更加响亮。
  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冲刺投产,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已露雏形;广州工控联手东华能源启动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延长丙烯腈及下游新型材料产业链;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今年内开工建设……今年1—7月,茂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7.73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省排名第四位。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的“强引擎”、促增长的“压舱石”。今年8月下旬,茂名掀起一场抓项目促投资“150天大会战”。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飞表示,茂名正落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243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1个重点增资扩产意向项目尽快动工,抓好135家企业技改、40家企业“小升规”、7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

乡村蝶变“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
  今年荔红时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三个“国字号”平台在茂名建成启用。
  荔枝在茂名的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茂名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深入推进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成功创建荔枝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续三年举办中国荔枝产业大会,荔枝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完善提升。三年来,茂名荔枝价格连上台阶,荔枝鲜果产值由69.2亿元、71.2亿元,再到80.7亿元,荔枝卖出了好价钱,百万荔农心中乐开了花。
  以荔枝“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茂名探寻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进而全产业链打造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五棵树”,罗非鱼“一条鱼”和预制菜“一桌菜”。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精心打造“高凉菜系”品牌,深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让乡村兼具“颜值”“价值”。目前,已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8个、示范点26个。
  在南海之滨,充满俚族、疍家及渔商文化特色的疍家墟景区今年5月开门迎客。借助独特的“趁墟”文化,茂名在各县域推进建设疍家墟、油城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和“一湖一湾一港一城一区一带”6个示范群,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成为富有文化魅力的特色景区。
  今年8月,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率先建成通车。以先行段为轴线,茂名加快沿线塘霞村等10条特色渔村建设,整合沿线特色景区、优质资源,构建南海博贺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

民生为本 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城市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所在。
  近年来,茂名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都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水平持续提升。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示,茂名市拟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地级)称号。这是对茂名多年来坚持“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2016年,茂名率先在粤西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如今,茂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7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44.31%,道路绿化率96.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7平方米。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深沉的力量。近年来,茂名把弘扬“好心文化”、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作为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塑造城市灵魂的重要抓手,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
  2017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以来,茂名以“好心茂名”文化引领,突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理念,推动居民人人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2021年1月,茂名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茂名还致力于建设“好心平安茂名”,让安全感更有保障。
  每天,茂名平均投入社会面的巡防警力1938人次,探索“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茂名特色的群防群治新模式。在精细化大巡防守护下,今年以来茂名刑事警情下降12%。
  生活在茂名,也越来越舒适。近年来,“好心绿道”贯穿市中心城区,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养老、社保等民生事业有力保障,完成“四好农村路”5419公里,全市行政村干净整洁村达标率、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无害化户厕、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市区高凉南路等“断头路”打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赓续奋斗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近日,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茂名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各环节,切实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推动全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凝心聚力抓党建带队伍
  南方日报: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茂名在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方面作了哪些实践探索?
  庄悦群:党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茂名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头雁”工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我们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创新实施“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荔农致富在产业链上”三链模式,在高州成立全省首个“荔枝产业链党委”,统筹基层党组织与乡村产业振兴资源,发挥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战斗堡垒优势。我们还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压实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镇村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责任。大力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
  接下来,茂名将按照省委关于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工作,深化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支持驻镇帮镇扶村队伍开展工作,推广建设民主法治议事大厅,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把全市9500多个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对标大湾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茂名提出要打造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请问茂名在营造“软环境”方面又有何举措?
  庄悦群:“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地方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近年来,我们始终保持“赶考”状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市领导率先垂范,聚力提效能、转作风,带头崇尚实干、带头讲担当,一级带着一级干,营造同心同向同力同步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着力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与茂名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产业、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茂名。
  抓住“融湾强带”机遇,主动加强与大湾区规则、管理、标准等领域的对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推进高水平开放融合发展;注重招商实效,实行“一企一档”“专人跟踪”,建立健全责任化、项目化、清单化工作机制,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做实“净地出让”,做到“拿地即开工”;强化服务意识,变“企业往上跑”为“服务往下送”,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当好服务企业发展“店小二”,以细化服务“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