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通讯员李丽霞记者许泰
本报讯 今年来,化州市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及早部署落实农业生产工作,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住“三农”基本盘,超额完成粮食面积任务,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全市今年春种春播大宗农作物面积83.0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1.1万亩;夏粮播种面积39.47万亩,同比增长0.7%;晚造已完成粮食生产播种面积44.65万亩,其中,晚稻40.78万亩。目前,全年已完成粮食生产面积92.76万亩,占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102.78%。
推动复耕复种, 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多次部署、动员、推进复耕复种工作,并成立多个工作组,分赴各镇(街道)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指导工作,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地一策”,目前该市撂荒地连片15亩以上的可复耕耕地59542.55亩已全部进行复耕复种。复耕耕地重点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效确保粮食等农作物播种面积;层层压实任务,把晚造粮食面积扩种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各镇(街道)再分解到村,目前已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发挥项目资金作用,助力农业生产增收。今年以来,已利用统防统治资金79.8万元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7.8万亩次,利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资金179万元发放化肥405吨;充分运用政策性农业保险助力受灾地区和农户顺利开展灾后复工复产,减轻因灾损失,为防大灾、抗大险,今年已拨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资金595万元。
推广种植技术,提供农业生产保障。上半年实施项目选聘基层农业技术指导员60名,遴选和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20户,派出农技干部定期对种植户复耕复种作物进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指导,不定期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推广良种良法,对流转土地规模较大的农场主、种粮大户,聘请农技专家实行定点技术服务。在7月24日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水稻测产中,化州市示范片水稻亩产达到1046斤以上,如果没有受台风雨影响,产量估计会突破1200斤。针对当前晚造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推出《化州三农》第二期,邀请专家专业指导水稻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针对性指导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组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暨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议,通过邀请专家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到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观摩结合的形式推广农业技术,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种植技能。
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补足农业生产动能。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8.4016万千瓦。截至目前,已拨付补贴资金共252.1380万元,受益农户近1065户,补贴机具2023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19%。
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持续保障粮食供给。已完成2021年度化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治面积3.72万亩,项目涉及同庆、杨梅、官桥、中垌、合江、播扬等6个镇,项目总投资8931万元。在今年6月份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文件并上报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审核,目前项目工程概算已送市财政局进行财审;已完成2022年度化州市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地力培肥计划补贴面积4134.2935亩。
强化政策扶持,提高种粮积极性。一是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耕地撂荒1年以上的农户停止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待复耕复种后再重新纳入补贴发放范围。二是合理有序实施涉农惠农政策。将实际种粮农民一次补贴等国家涉农惠农政策与耕地种粮情况直接挂钩,做到“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持续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三是通过降低土地流转租金或者直接免租的方式,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