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促投资”系列评论

“项目为王”推动茂名产业升级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近日报道,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向茂名投放国开基础设施基金3.875亿元,其中部分用于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建设。该项目是茂名打造区域性综合深水大港的重大举措,对调整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临港产业意义重大。
  重点项目建设疾步推进,展示了茂名经济的强劲韧性。上半年茂名工业投资增长23.7%,金融机构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1305亿元,不仅成为我市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而且对茂名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与拉动作用正在凸现。
  抓项目促投资要有视野广阔的前瞻眼光。眼光决定成败,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产业的崛起,项目的选择至关紧要。尤其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必须把握市场大势,找准市场定位,使项目契合市场需求,具有强大竞争力,才能让有效投资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笔者最近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调研,考察了茂名高新区18万吨/年异壬醇项目和环氧乙烷深加工项目,目睹拥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优势项目对茂名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中德合资的异壬醇项目成功投产后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连年获得良好效益,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作出贡献,成为石化产业升级的标杆。环氧乙烷深加工项目经过投产后对先进技术吸收的磨合期,生产能力跃居国内第二位,年产值十多亿元,为延伸环氧乙烷产业链提供了经验。这两个原料均来自链主企业、产品具有独特优势项目的成功运作,富有说服力地佐证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按照“城市定位、功能分区、产业集聚、项目建设”发展逻辑,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作为硬核支撑。要有洞察市场趋势的前瞻眼光与勇于抢占先机的过人胆略,才能在市场风云中以优势项目,挺进产业价值链高端,夺得竞争主动权。如果抓项目动作迟缓,举棋不定,就会步步被动,坐失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机,在市场大潮中被淘汰出局。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升级,要有事不避难、百折不挠的定力。项目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酝酿、论证、报批到建设、投产,绝不是轻而易举或一蹴而就的,其中的曲折与艰辛往往是外人所不了解的。以茂南石化工业区为例,创建初期只有一条简易的土路和一块窄小的荒地。为了让项目早日落地,园区投入2.3亿元兴建基础设施,工作人员走村入户耐心细致地推进环保搬迁安置,园区路网、管廊、供热、变电等设施相继落成,吸引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纷至沓来,一批产业转型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其中茂名天源石化有限公司10万吨/年丙烯项目总投资16亿元,包括5套生产装置与配套设施,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近百亿元,为地方增加税收6亿多元,并为我市众多精细化工企业提供大量原料。为了破解部份企业由于用地问题难以扩大生产能力的难题,茂南区又在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近2亿元,兴建11栋标准厂房出租给生产出口产品企业栢信公司,支持该公司投入2亿元升级扩能,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3.5亿元,纳税2000万元,增加就业1000人。由此可见,上大项目干大事业,推动产业升级,必须咬紧目标,矢志不移,一张图纸干到底。如果定力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摇摆不定,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就会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
  打造产业强市,锚定产业升级,要有胸怀大局的协同合力。重大项目建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配套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聚发展要素,突破瓶颈与难点,形成项目建设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合力,拓开产业升级的全新路径。滨海新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5项,大都为发展临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年计划投资73.8亿元,1至5月完成投资22.25亿元。该区整合各部门力量,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变“企业向上跑”为“服务往下送”。尤其对省市重点项目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动跟进、逐项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加快了工程进展,目前一期(1)工程施工已完成72%,设备安装进入收尾阶段,自建码头雏形展现,一期(1)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亿元。可见,讲大局大协作,正是项目建设所最需要的。茂名正处于产业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上下同心,协同作战,攻坚克难,才能将项目由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