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舌尖美滋滋 脸上乐滋滋
一道“茶香肉”小厨变大师



张汉泉获得信宜市“粤菜师傅”比赛一等奖。
本报记者杨珮珮
自获得信宜市“粤菜师傅”比赛一等奖,平塘镇的“茶香肉”名声大振,吸引各地食客慕名而来。这道远近闻名的佳肴,出自张汉泉之手——一位以赤诚的热情烹煮着新鲜风味的信宜名厨。得益于“粤菜师傅”工程,张汉泉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他的故事,也是我市“粤菜师傅”成长和发展的生动写照。
“茶香肉”走红
“粤菜师傅”大赛好成绩带来好生意
自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我市通过开办粤菜烹饪培训班、创业补贴等,帮助劳动者掌握粤菜烹饪技能,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创业、带动收入增长,用勤劳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学到基本的粤菜烹饪技术基础上,学员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食材,开发出不同的新菜式,丰富菜品、改善口味、烹出特色,让“舌尖”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路。
2019年,酒店老板兼厨师张汉泉参加了信宜首期“粤菜师傅”培训班,并凭“茶香肉”获得信宜市“粤菜师傅”比赛一等奖,“茶香肉”一炮打响。“茶香肉”也是平塘镇结合“粤菜师傅”工程推出的“一镇一特色菜”,随着云茂高速的开通,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纷至沓来。
张汉泉介绍说:“制作‘茶香肉’这道菜工多费时,考验厨师的用心和耐心。用料方面,要选用铁观音新茶,保证烹饪后茶叶的翠绿;选用本地土猪排骨处的五花肉,这里的肉肥瘦相间,吃起来口感更佳。用时方面,将提前备好的茶叶和五花肉等材料,通过蒸、焖、炸、炒4个步骤,经大约2小时的烹饪,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茶香肉”便呈现在桌上。”
鲜美入味的五花肉,伴随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茶香,不免让人沉醉其中……张汉泉告诉记者,既有外地专程来尝鲜的食客,也有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回头客,大家的称赞与支持,令他常有一种身为厨师的幸福感。“许多人都认可我们这个菜,最多的时候一天可卖出50、60份,平时也有20、30份。我们饭店单是‘茶香肉’一个菜,年售额都有差不多30万元。”言语之中满是自豪。
增收有新路
“粤菜师傅”工程助乡亲们朝着美好生活迈大步
像张汉泉一样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受益的人还有很多。曾是贫困户的信宜市平塘镇北南村村民许金,也尝到了“粤菜师傅”工程的红利。许金曾试过做烧腊生意,但因厨艺不精,并未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班后,他的厨艺日益倍增,从调味、火候、选材等环节学习到卤水技术。如今,许金实现自主创业,烧腊生意渐有起色,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
记者了解到,我市以“粤菜师傅+”为纽带,一批批特色食材被发掘、一条条乡村美食旅游线路获开发,有力助推乡村产业兴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走进乡村放松身心,爬山摘果和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粤菜的美味和快乐。以平塘镇为例,不少食客喜欢到马安山观万亩竹海,看山间云雾缭绕、千层绿浪,抚平心中的疲惫与不安,感受着人间美好。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不断壮大粤菜烹饪技能人才队伍,挖潜各地本土特色菜品和烹饪技巧,讲好高凉菜故事,打造高凉菜品牌。同时,借“粤菜师傅”工程的东风,我市架起一三产业融合的桥梁,做好“文农旅”文章,串起舌尖上的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