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拖罗饼
■刘莲
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吃拖罗饼,我喜欢吃莲蓉月饼,或者五仁月饼,但是父亲喜欢。
那时候,家里开了个小卖部,就在村边,紧靠公路,三间过的平房,卖各种日杂。中秋节前,母亲会进一些月饼,数量很少,那时村里人大都不富裕,中秋节顶多买一两封来应节。
中秋节那天,月饼越卖越少的时候,父亲总会拿出两封月饼放好,一封五仁叉烧,一封拖罗饼,他叮嘱我们现在不能吃,今晚拜了月亮姑再吃。晚上,在月光下的院子里,我们摆上小圆桌和小凳子,奶奶虔诚地点上香,摆上月饼,孩子们虔诚地跪下拜月亮姑,嘴里还念着:月亮姑,月亮娘,保我头发长长……拜完后,父亲拿一把小刀,把一只拖罗饼切成四块,连续切两只,共八块。让两个弟弟分别拿一块递到爷爷奶奶手里,然后父亲说,大家吃月饼咯,一人一块。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我们姐弟四人,刚好每人一块。父亲总是叮嘱我们,要慢慢嚼,椰子丝和芝麻是很香的,不要没嚼烂就吞进肚子了。两个弟弟哪里听进去,总是吃得很快,然后嚷嚷:爸爸,再切一只,再切一只……父亲笑呵呵地又切了一只……
我参加工作后,每年中秋节,学校总会发月饼,父亲看到我带回家的月饼,眉开眼笑,他喜欢把月饼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招呼前来买东西的顾客,并自豪地说:这是我女儿学校发的……我提醒父亲,留一封拖罗饼到中秋节拜月亮姑啊,父亲说:哪种都可以的,你学校发的拖罗饼很好吃,让大家尝尝。
有一年,学校给每个教师发一盒三斤重的大月饼,是五仁叉烧。我有点失望:发拖罗饼多好啊!同事老李说:你想要拖罗饼啊?我说:是的,我爸爸很喜欢吃拖罗饼。他说,亲戚送了一盒拖罗饼,我想要的话,可以换给我。
父亲看到我带回家的拖罗饼,欢喜得像个孩子一样。
有一年,月饼吃多了,我喉咙发炎严重,几乎上不了课。父亲说,月饼不能吃太多,特别是五仁叉烧,很热气,拖罗饼的馅一般都是椰丝、芝麻,或者加一些果仁,没那么热气,又安全。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偏爱拖罗饼,也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没有肉味的月饼。
1991年中秋。在医院,我和父母一起度过他们生命里最后一个中秋节。晚饭时,母亲说今天是中秋节呢。父亲黯然道:医生说不能吃月饼。我们清楚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不宜吃月饼。吃过晚饭,我削了苹果给父亲,他不高兴,说不吃月饼哪像中秋节呢!我安慰他,等病好了,明年给他最爱吃的拖罗饼……
夜深了,我在医院的走廊对月发呆,父母的病像两块巨石压在我心上。姐姐打工去了,两个弟弟还小,在那样一个中秋夜,我感到天快塌下来了。明月不解人间愁,依然把清辉悠悠洒落。当年九月初六,父亲病故。第二年七月十二,母亲在老家猝然长逝,他们没能看到来年的中秋月,没能尝到来年的拖罗饼。
中秋节那天,我在祠堂供桌上摆上一大盒拖罗饼,虔诚地跪下,泪水落在破旧的地板上……
每年中秋赏月,我总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想到爱吃拖罗饼的父亲。
结婚后,在城里生活,夫家人缺少仪式感,中秋节更不会拜月亮姑,但会在楼顶摆一张茶几赏月品饼,我老公喜欢吃拖罗饼,理由是油不重,芝麻和椰丝都是放心食品。我因为怕热气,所以一般都是吃莲蓉月饼或者拖罗饼。所以每年中秋赏饼,我们尤爱拖罗饼。
广州的姑妈也很喜欢吃拖罗饼。前些年,我买了寄去给她。后来她不让我寄了,说邮费贵,两个表弟和表弟媳都发了大月饼,吃不了多少。
化州拖罗饼历史悠久,是“中国拖罗饼之乡”。简朴的拖罗饼承载了一代代化州人的情感,化州拖罗饼还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些年,化州拖罗饼款式和规格越来越多,而化州人对拖罗饼的爱,从未退减。很多饼家与时俱进,把平时卖的月饼小包装化,成为食客们喜欢的点心。
如今想吃月饼,再不用等到中秋节了。这点是我父亲没法预料到的。
今年中秋节又快到了,印着月饼的广告纸不时派送到我家店里。
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仿佛又看到了故乡的园子,小圆桌上的拖罗饼,还有笑眯眯地切着拖罗饼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