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双合村


■姜桂义
  早就听朋友讲,信宜市的双合村是茂名地区乡村振兴的样板,有机会一定要带家人去看一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虽然心向往之,可是,平时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始终没有成行。近日,市文联组织全市的部分文艺家采风却成就了我的小心愿。去之前,我问朋友,双合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给我形容一下。朋友粲然一笑,故弄玄虚道:“双合村在诗人的眼里那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画家的眼里那就是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文人的眼里就是《桃花源记》,而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剧透了就没味了,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有意思,反正你会不虚此行的!”听他说得这么玄乎,更加重了我的好奇心,我倒要看下,这个村子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双合村是信宜市钱排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又名“双合侨心村”,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总人口6900多人。现有海外华侨华人300多人,侨眷侨属936人,是粤西著名侨村。之所以叫双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原有寨头、马屋两村,后来他们建屋慢慢连在一片,成了一条村子,改名为双合村;另一个说法是最初迁入的人建村时,发现有两只白鹤飞来栖息,便称为双鹤,后谐音叫成为了双合。而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只有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而双合村这几年的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奇迹。这里盛产三华李、大芥菜,村子正是依靠着三华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1年12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2022年3月,“中国李乡·山水双合”荣获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2月25日,荣获“2021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我们到达双合村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由于中午没有休息还有坐车时间太久的缘故,感觉很是疲惫,加上正值正午时分,大大的太阳像是下火似的,晒得柏油马路好像都要渗出油来,虽然达垌河清澈的山泉水从桥下潺潺流过让人精神一振,但仍然无法阻挡我躲进房间睡上一觉的冲动,一下车我就急急地钻进了酒店客房休息。酒店的名字很浪漫——花见酒店,这应该和村子种植的一万亩李树有关,李花盛开时节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这里真的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住在这样的酒店,赏着醉人的鲜花,当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下午4点钟,虽然太阳还是高高地悬在头顶,却失去了正午时的毒辣。大家养足了精神之后都神采奕奕地走出了酒店,开始从各个角度认真地审视起这个双合村来。
  双合村是沿达垌河两岸从西北至东南带状分布。两岸的房屋高低不同,灰白相间,十分的整洁,房前宽敞的大马路溜光水滑,看不到一丁点的垃圾,如果不是近处的桥上“双合桥”三个大金字时时在提醒着人们,还真的会以为是置身于哪个江南水乡抑或是哪座城市。文艺家们沿着河边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评论,十分的稀奇,由于不是周末加上时间还比较早,大街上没有多少行人,走了好久才遇到几个人匆匆而过,而那些坐在屋里的阿公、阿婆偶尔会抬起头来慵懒地向外望一望,又垂下头来吹着风扇闭目养神,或许是他们早就已经对此习以为常。倒是几个在自家房前充气游泳池里戏水的小男孩,见到我们就拿起水枪喷了过来算是打招呼,虽然没有喷到却也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在骄阳之下,最吸引大家也是最热闹、最耀眼的自然是在村子中间的那条达垌河,河水清澈见底,欢快地从东向西自由地流淌,顺着一个个的斜坡哗哗哗地编撰成了无数首清凉的乐曲淌进了大家的心里,在这大热天里,那叫一个爽。河里面的鱼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你追我赶无忧无虑地来回窜动,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即使天气再热又能奈我何?
  晚上的双合村不再安分,变得躁动起来。两岸亮起的橘黄色的灯光迅速将村子包裹起来,就像一座金黄色的宫殿,流光溢彩,显得富丽堂皇。人们就像是听到了集合的号角,不管是村民还是游客,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双合桥走来,桥的左边是小吃街,右边是广场舞,两者互不干涉又相得益彰。远远地就可以听到劲爆律动的音乐,一群穿着新潮的妇女在一位年轻女孩的带领下跳着时尚的广场舞。旁边不少人在围观,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这对那些舞者丝毫不造成影响,他们纵情地扭动着。许多的游客抑或是村民,在双合桥上来来往往,有的和朋友一起欣赏这迷人的夜色,有的玩着自拍,还有个别人在进行直播。最显眼的是4位穿着制服的城管,分站在桥的两头,因为这里秩序井然,他们百无聊赖地各自玩着手机。有的人租着四轮车,带着家人或是朋友在河的两岸悠然地骑行,享受着难得的夜间那一丝丝凉风。一些年轻女孩手里举着闪光的气球在叫卖着,一闪一闪的,吸引着孩子们前来购买。此时,本村的那些阿公阿婆拿着凳子走出家门,坐在自家门前,悠哉悠哉乐呵呵地看着稀奇。双合的夜是金色的,一直热闹到十一点左右,才随着人流慢慢淡去。
  双合村早上最热闹的地方,就算是村子里最大的一家超市门口的三个肉摊了。好多阿婆排着队在买肉,中间卖肉的那位老阿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嘴上说着大家不要急都有份,可是脸上却是乐开了花。阿婆们在那里仔细地挑肥拣瘦,阿公手中的刀是上下翻飞,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当地话,但从她们脸色洋溢出的得意之色还是有一些大概的了解的。超市门口摆着刚刚从外边配送过来的青菜。据送菜员介绍,这些菜都是由一家公司统一配送,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外地的,品种非常丰富和城里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城里的更加新鲜。此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鸡叫,我这才想起来,为什么我心里一直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是在这个小山村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居然鸡和狗都没有见到一只。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村里搞环境治理,鸡和狗早就被圈养起来了,外人是看不到它们的。我发觉有时,农村人的自觉性比城里人还要高,有令必行,有禁即止。此时我的头脑里突然冒出了孟浩然的那首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里还真的是有些应景呢。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来时朋友向我介绍这个村子时的描述,现在想来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基本符合这里的现状,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他出生的地方,念至此,我的心也便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