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场卫生院护士陈翠丽曾因疲劳晕倒,身体恢复后她向院长提出重回防疫工作岗位——

“大家都在忙,我不能闲着”


陈翠丽进村入户为群众做核酸采样。

本报记者曾金妍
  “院长,我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您就批准我回去工作吧。”在电白区旦场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陈翠丽的再三请求下,院长终于同意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与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
  因疲劳过度晕倒在疫情防控一线
  自“0804”疫情以来,陈翠丽已连续数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8月5日,陈翠丽从外派工作回来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旦场镇碧桂园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8月7日下午2点多,在太阳最猛烈的时候,陈翠丽在连续5个小时为居民做核酸检测之后,因高温中暑和疲劳过度,晕倒在地。同事们赶紧对她实施抢救,帮她摘掉面罩、口罩、解开厚厚的防护服、掐人中、用冰袋降温、不断喊叫她的名字……脱下防护服的陈翠丽,脸色苍白,湿漉漉的头发贴在脸上,里面的衣服也已湿透。经过通风、降温、输液补充能量后,陈翠丽终于慢慢舒醒过来。
  “当时感觉有点不舒服,想着自己还可以再坚持一下的,没想到突然就晕倒了。我本来是来工作的,反而还给同事和当地工作人员添了麻烦。”回想起几天前的这段一线防疫“小插曲”,陈翠丽话语中满是愧疚。她说,现场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医护人员都非常辛苦,昼夜不歇,但大家都没有怨言,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完成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晕倒后,区领导和医院同事都非常关心我,亲自过来看望我,还嘱咐我保重身体,安心养病。”陈翠丽说,得到这么多人关心,她非常感动,“我能做的就是赶快养好身体,早点回到工作岗位,大家都很忙,能为同事们分担一点是一点。”陈翠丽坦言,卫生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平时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就像家人一样。而在疫情面前,大家则更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新冠病毒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8月8日下午,身体恢复良好的陈翠丽向院长提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与同事们“并肩作战”,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共同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出一份力。“院长一直劝我多休息两天,但大家都在忙,我也不能闲着。”陈翠丽坚定地说。
  进村入户通宵为村民做核酸采样
  8月9日晚上,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陈翠丽,被安排到旦场镇王村村,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做核酸采样。
  “阿叔你好,我是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麻烦你开下门。”当天晚上下着雨,陈翠丽披着雨衣与她的同事搭档一起,挨家挨户敲门为村民做核酸采样,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人负责扫码、信息登记与核对,一人负责咽拭子采集,陈翠丽与同事搭档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陈翠丽说,与平时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做核酸采样相比,进村入户做核酸更辛苦,也需要耗费更长时间。“戴着N95口罩、防护面罩,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鞋套,挨家挨户采核酸样本,这是个体力活。”由于不熟悉村中路况,至少需要二十几分钟才能采样完一家。
  “我们把核酸采样需要用到的消毒水、试纸、抗原、标本管……用一次性垃圾袋装在一起,然后用胶布绑在腰上。”陈翠丽笑着说,样子虽然有点滑稽,但这样可以解放双手,方便做核酸采样。
  陈翠丽告诉记者,当晚下着雨,在光线昏暗的村落中行走时,打着手电筒也看不清脚下泥泞的路,稍不注意还会踩到水坑,没走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面罩上裹了一层雾气。
  从傍晚6点多到凌晨4点,为近百名群众入户采样,当天陈翠丽的微信步数超过了3万。“近十个小时下来,鞋子湿了,衣服湿了,身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陈翠丽说,虽然上门采样比较辛苦,但村里有一部分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行动也不便,她们多跑腿能让群众少淋雨,减少麻烦。“群众都很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还给我们送水送牛奶,听到村民们说着‘谢谢’‘辛苦你们了’等暖心的话,我很感动,一切都是值得的。”
  凌晨4时许,天快亮了,村里的鸡开始打鸣了,对照手中的名单,确定名单上每一位村民都已完成核酸采样,陈翠丽与搭档终于可以短暂休息……
  陈翠丽只是千千万万个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她们白天战高温,夜晚披星月,走千家、访万户,不畏辛苦,默默坚守,全力以赴,只为能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