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

昼夜兼程的防疫“摆渡人”


本报记者曾金妍通讯员何梅
  在这次电白疫情防控“抗疫队伍”中,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深知自己随时可能会接触感染病毒,却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们就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大白”——转运专班人员。
  核对人员名单,指挥上下车辆,安抚密接人员,联络联系接收……无论白天黑夜,转运专班人员身穿严实的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坐上转运车,根据转运的指令,与随车司机一起去目的地接密接人员,然后将他们护送至区内各集中隔离点。这是转运专班人员的常规工作节奏。
  自“0804”疫情发生后,疫情防控转运专班成员立即投入抗疫一线,守在与密接人员接触的最前沿,每个人都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时刻准备投入工作。
  “闻令而动、有令必行”“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钟传播的风险。”专班成员潘夏告诉记者,从8月5日起就承担起了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在接到转运工作指令后,立即做好信息核查工作,及时与负责集中隔离的同志对接安排,力争最短时间内完成转运。“我们都是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将病毒传播的概率降到最低。”
  因接密接人员分散,乡村道路复杂,为了确保转运工作准确无误,转运专班队员接到任务后,与司机研究商讨规划最优路线,避免绕道走弯路,会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反复确认信息,积极与村干部联系,约定接人地点和方式,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保证转运工作顺利进行。
  “从逐户接人到人齐出发,再到顺利抵达隔离点,其间至少需要4、5个小时,有时转运一趟要10个小时。防护服里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专班成员潘夏说。每到一个点,他们都要逐一核对人员信息,检查有无遗漏。面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转运人员还会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安抚被转运人员情绪。
  每一次接送被转运人员,便经历一次危险。凌晨,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隔离酒店都不敢直接进门,在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杀后才能休息。面对任务的繁重艰苦,他们毫无怨言,不喊苦、不喊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转运专班全员24小时待命,吃住在隔离酒店,他们时刻做好转运准备。专班成员张源楚告诉记者,从接到任务,再到出发,前后不超过10分钟。转运专班的工作节奏是没有真正意义休息的。“深夜和凌晨也不敢熟睡,生怕错过通知,耽误工作,手机一响立马能醒。”张源楚说。“任务紧张时,会连续转运三四趟,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遇到紧急情况有时会连续工作24小时。”更多的转运工作选择在夜间进行,往往任务结束都已是第二天上午,甚至还会忙到第二天下午,队员们一干就是一个通宵,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
  “从进了转运专班就已经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了,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这是转运专班成员的共同心声。
  他们始终秉持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信念,站在抗疫的最前沿,担当昼夜兼程的防疫“摆渡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