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市委常委、副市长、水东湾新城党工委书记朱海龙:立足“根”与“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绿城


塘霞俚街成为滨海乡村文旅新IP。

扫一扫更精彩

文/图本报记者和沛蓉丘立贺 通讯员李鹏智■权威访谈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于5月22日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李希在报告中强调,要围绕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深化落实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努力在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省党代会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科学擘画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水东湾新城将如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委、副市长、水东湾新城党工委书记朱海龙。
  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抢抓机遇找新路增动力
  记者: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您结合党代会报告特点和亮点,谈谈对这份报告的感想和体会。
  朱海龙:“举一纲而千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省委书记李希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给人以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胜利的信心。报告高举旗帜、主题鲜明、豪情满怀、深邃精辟,极具感染力、穿透力、感召力,让人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在我看来,报告的最大亮点是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灵魂和主线贯穿始终,这充分展现广东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的决心意志,为全省上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做表率、树标杆,引领激发我们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始终沿着总书记、党中央指引的道路勇毅前行。
  报告全面回顾过去五年广东发展成就经验,用“7个新”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与时俱进深化实施“1+1+9”工作部署,体现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贵有恒,是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必达,具有深远的时代性、全局性、前瞻性。该报告对于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意义,是指导广东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新形势下水东湾新城的建设发展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一份举旗定向、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水东湾新城将深刻领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中增强政治自觉,在坚持做到“两个维护”中统一思想,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水东湾新城工作,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准确把握新发展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大局中察大势、从实践中找新路、从创新中要动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贡献力量、彰显担当。  
  高效推动新城发展,展现新担当贡献新力量
  记者: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为我们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规划、引领。请您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
  朱海龙: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催人奋进。今后,水东湾新城将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结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一以贯之、认真贯彻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 4+6”工作布局,立足“生态兴湾、文旅赋能、产业强城”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乘势而上、勇毅前行,全面促进党的建设、生态质量、产业规模、城市品质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全力打造中国南海旅游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友好的滨海绿城,为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水东湾新城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水东湾新城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省委、市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水东湾新城机关作风建设,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水东湾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凝聚奋进力量。
  二是坚持生态兴湾,扎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水东湾新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水东湾水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歌美海潮汐通道贯通、海滩整治养护、水东湾口门降滩、红树林生态湿地修复等水东湾生态修复“四大工程”,致力打造红树林湿地碳中和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水东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强生态可持续性。
  三是坚持文旅赋能,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第一,着力打造能够“引流”的高端滨海旅游产品。重点以华侨城项目为牵引,加快南海岛综合开发,完善五大景区景观和商服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第一滩、晏镜岭和沿线海滩“两点一线”,加快欢乐海岸、水上乐园和星级酒店建设。第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打造“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水东湾滨海乡村旅游带。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充实晏镜疍家墟项目内容,高标准打造晏镜疍家墟、塘霞俚街和南海开渔节等滨海乡村文旅新IP。第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结合俚人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本土特色传统文化,涵养城市历史人文内蕴。
  四是加快智慧兴区、产业强城,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积极培育发展5G应用产业,加快打造5G物联网全景应用试验区,推进数字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和5G无人驾驶基地建设。加快旅游和公共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旅游景区、智慧交通系统、智慧水环境治理,探索滨海智慧康养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滨海旅游、医疗康养、无人机以及交通、污染防治、皮鞋制造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五是立足临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临港商务服务区。加快东华能源总部南海研究院及智库中心、专家村等项目规划选址和落地建设,加快推动水东港区的功能调整,围绕临港商务区开展规划布局。推进水东湾—博贺湾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加强沿海经济带空间资源互联互通、高效利用,推动水东湾新城以更强劲势头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