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积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为群众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墙”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朱昭君
本报讯茂名市北部和东北部云开、勾漏、云雾三大山脉盘亘集结,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切割,形成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层次分明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同时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全市57.85%的区域处于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配合。记者近日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我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任务,共完成实施了373处,包括36处大型以上隐患点工程治理、337处中小型隐患点综合治理任务;并对2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共计800套,为群众身边筑牢了一道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墙”。
抓演练,强意识,筑防线
该局未雨绸缪,牵头组织住建、交通运输、文旅、教育等市相关部门召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暨汛期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地质灾害防汛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汛前有利时间窗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组织“送课下乡、进村入户”宣讲等活动。据统计,三年来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135次,宣传培训62次,参加人数3万余人,印制10万余份宣传手册,有效增强了干部群众临灾避险的能力。
用“制度+技术”瞄准隐患点
在完善防御工作制度的同时,该局制作《茂名市汛期值班手册》,及时更新各隐患点的领导干部挂点及群测群防“三员”等信息,真正做到“一册在手,手脚不乱”;除此以外,印发《关于共同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的通知》,会同市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深入排查,不断织牢协调联动和监测预警的“安全网”。
为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该局与广东省有色地质环境中心、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签订了技术支撑体系合作框架协议,把防治技术力量下沉到基层,联合技术支撑单位专家,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隐患大排查,着力提高地质灾害监测的精准度。
推陈出新,科学防灾
市自然资源局主动对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之共同维护我市的地质灾害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该局与市应急管理、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存在问题,优化方案,成功探索出一套线上签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的工作机制,为发布预警信息打造出高效快捷的通道,开创我市科学防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