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古港钩沉
——浅说博贺扒龙船

■ 李伟立
端阳锣鼓响湾中,喝彩之声两岸洪。出水群龙腾激浪,争标夺冠锦旗红。
该诗描述的是博贺端午节赛龙舟之盛景。
赛龙舟,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盛事。
端午赛龙舟,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习俗。龙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扬善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有传说,划龙舟最初之义是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贤人志士,后演变成一个民俗,再发展成世界性的一项体育竞技。
赛龙舟,全国各地的竞技方式因地而异、因俗而异,但大抵上相同。而在南海之滨的博贺渔港,其龙舟的造型及赛龙舟的方式却与众不同,别具特色。
博贺渔港是一个千年古港,疍家文化于此展露无遗。
在博贺,龙舟竞赛不叫“划龙舟”,是叫扒龙船。一听就知道,这是个风味十足的疍家口语。一个“扒”字将赛龙船的神韵及动作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它比“划”字来得更形象、更传神、更准确。
在博贺,龙舟叫作龙船。舟与船虽同一物,但在疍家人中,总认为船比舟说得更顺口、尤贴切,这层意思在博贺龙船的造型上更得到佐证。
博贺龙船是没有龙头龙尾的,它是原原本本的一条长艇(船),用杉木板造成,全长18米,宽1.2米,配16合桡(疍家人称桨为桡,两桡为一合),桡手32人,鼓手1人,舦手1人,扯龙筋1至2人。
舦,即调整船行方向的舵。博贺渔民称掌舵为“抓舦”,舵的形象、大小因船而异。龙船的“舦”,似是舢板的桡,比舢板的桡稍宽稍长。
至于博贺龙船为何不设龙头龙尾?究其原因有三:
一、博贺的龙船不是在河上扒的,而是在海上扒的,海面有风浪,有流水,竞赛中三个来回,有顺流,有逆流,因此,龙船不仅要做得平稳,不能颠簸摇摆,还要容易破浪前行,并最大限度减少风浪及流水的阻力,使龙船扒得快,龙头龙尾的设置会受风浪及流向而影响船速。
二、受比赛方式与规则的影响。博贺扒龙船是要围绕标艇转头(弯)的,此时各龙船容易碰撞或挤在一起转头,有龙头就不方便,更容易撞坏撞断。
三、受传统民俗影响,其鼓手是坐在船头击鼓调节奏,吹哨促加速的,并在转头绕标艇时更兼桡手助力,争位抢先。
博贺扒龙船十分竞技,不像其他地方划龙舟各有各自航道,单纯拼速度。而博贺扒龙船,不设各自航道,而是在距离上进行三个来回绕头标艇,在拼速度的同时,拼转头抢道的博弈,拼舦手转弯的技巧,拼转弯时桡手的协调与配合。博贺赛龙在竞赛航程的始点与终点分设一个标艇,竞赛规则为在始点终点之间扒3个来回,而且每条龙船都必须要围绕标艇转头,所以转头时各龙船要抢占先位,尽量贴近标艇,把转弯幅度减小,争取先手。要取得这种优势,龙船的舦手的转舦技巧和桡手协调操作尤为重要。此点也是博贺扒龙船的亮点,也是观众欣赏的注目点,关系龙船能够有效抢先扒头的关键所在。
这种比赛方式,不仅比技巧、比桨速,更比耐力,因为竞赛距离是800米,每个来回是1600米,3个来回是4800米,这是博贺扒龙船与国内其他地方划龙舟方式又不一样之处。博贺扒龙船竞赛,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第一第二个来回时赛程领先的龙船,到了第三个来回赛程,就出现桡手体力不支渐渐而被其他龙船后来居上。
博贺扒龙船还设有一条花艇,赛事的总指挥就在花艇上。为了增加赛事的气氛,花艇上还安排了一个八音锣鼓班,从一开赛就吹打“大开门”“赛龙夺锦”“娱乐升平”“步步高”“彩云追月”等曲,竞赛结束时,各龙船插上标竹(标竹系有彩旗),围绕花艇进行游龙表现,这时花艇奏起“得胜令”等曲欢呼凯旋。这个游龙,不是竞赛,而是表演,很有看头。夺标的前三名,奖有金猪花红,以资鼓励。
博贺龙船不冠名称与编号,而是以氏族之姓为别,如李姓船、杨姓船、陈姓船、张姓船、黄姓船等,以前,龙船不上色彩,都是杉木原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增加赛龙的观赏性,在赛事过程中为能让观众辨认出龙船,给自姓的龙船或各自心仪、喜欢的龙船喝彩加油,就以色彩为别,每艘船船身及桨各一色,彩色的龙船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由于博贺龙船的桨法与众不同,它的桨频不高,起桨、落桨有一定的弧度,整齐划一,起落有致,远看好像鸥鹭飞舞,鸿雁翱翔,煞是好看。
博贺的扒龙船活动是从五月初四开始,到五月初六结束,连续三天竞赛,每天都分出输赢。有的龙船头两天扒输了,认为船速较慢是船型个别位置不好,赛后就马上抬龙船上岸改进,从下午做工到通宵,保证改进后的龙船翌日顺利下水赛龙。
龙船下水之前,要备齐金猪古粽、阉鸡墨鱼等予祭海神、祭龙船,祈求海神及龙王爷保佑渔船出海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祈求渔民平平安安、无灾无难、逢凶化吉、万事呈祥;祈求渔港兴旺发达,各业发展,民众安居乐业。
博贺扒龙船活动起于何时?已无从考究。听老人言,清朝就有了。我儿时记事起就跟从父母去看扒龙船,成年后就呼朋唤友去看。记得那时周边是少有划龙舟活动的,所以,端午节的博贺港,万人空巷。沿岸彩旗招展,狮鼓雷鸣,街上人头涌动,接踵摩肩。很多外地人都来博贺看龙船,很多外地人趁此节日都来博贺探亲朋、看热闹,有的家庭为接待亲友,要做三几围餐宴,难怪有人说,端午节就是博贺的年例。
十年前,有位民俗专家来博贺采风,他看了博贺扒龙船后十分高兴,感叹一番,说博贺扒龙船可谓是原汁原味,未予修饰,保留原始本色,饶有疍家风情,亦很具观赏性,是民俗瑰宝。
遗憾的是,近年来博贺少有扒龙船了,每每谈及,博贺父老乡亲嗟叹不已。
人们盼:旧日龙船鼓,重新响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