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产业带动 整治人居环境 抓好人才建设 强化乡村治理
电白: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绘就“三农”发展新景

“人居环境整治村村过关以后,村子里变得干净了,也更美了。”这是电白许多群众的一致感受。走进盛夏的电白乡村,处处都是勃勃生机,清新、宜人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电白突出产业带动、整治人居环境、抓好人才建设、强化乡村治理等,绘下勃勃生机的“三农”发展新图景。
突出产业带动,让农民多尝致富“甜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根本。农村改革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电白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工作要求,将沉香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聚焦“育苗、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和文旅康养”等环节发力,推动电白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电白沉香经济一、二、三产业实现有效融合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电白区渔业产业园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并且省专家组已于4月中旬开展了实地核查。”目前,电白正在把握新一轮产业园创建契机,紧扣省发展预制菜产业部署,突出临海资源禀赋,围绕做大做强水产预制菜产业目标,积极谋划以“水产品+预制菜”为主导产业创建电白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诸多农业产业的带动下,去年,电白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61.43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2元,增速8.7%,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整治人居环境,让乡村建设更“美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自2021年9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村过关“百日攻坚战”以来,电白举全区之力发起总攻,提前一个月完成3721条自然村全部过关的艰巨任务。
污水全部经管网进行收集,村内建成了污水净化站;碍路的围墙拆了,建成硬底化道路;多有异味的猪场拆了,变成了“小菜园”“小花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百日攻坚战”中,电白区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27473座,整治乱搭乱34018处,清理垃圾42.28万吨,清理池塘沟渠2057多公里,建设污水管网179.83公里,新建“四小园”11295个,最终成就了3721个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
今年2月25日,电白区进入美丽宜居村建设新阶段,“美丽宜居”取代“人居环境整洁”成为新的主攻课题。截至7月18日,全区已有20条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一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逐步绘就。
抓好人才建设,让乡村振兴动力不竭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年来,电白区围绕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从聚集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着眼激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电白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在培养人才层面,电白区深入实施乡村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新农民”。举办“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班5期,培育农村优秀青年人才600多人;成立电白区乡村振兴学院,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举办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班10期,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1000余人;“广东精勤农民网院”学习平台参加学习人数1.9万多人;全链条养育沉香产业人才1000多人次,“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培育累计突破1万人次。
在用好人才层面,电白区充分发挥区人才发展促进会、区级和镇级人才驿站、青年人才党支部等平台作用,推动各类人才下沉基层开展服务活动66场次,参与专家200多人,参加活动乡土人才1948人。为高标准推进人才驿站建设全覆盖,电白区在去年9月成立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专班,制定了建设运营实施方案和运营管理制度。截至今年3月底,全区已完成21个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并挂牌开始运营。5月26日,电白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区人社局正式揭牌成立。至此,电白已实现区级及各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的全覆盖。
强化乡村治理,激发农村发展“内动力”
近年来,电白区从区级层面也在不断细化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升级提质。
通过整合党员联系户、社区“双报到”等工作机制,推进原有的诸多网格“多网合一”,创新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格局,形成“工作力量、管理职能、服务资源”三下沉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基层治理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目前,全区337个村(社区)共划分四级网格4641个、五级网格8989个。已成立村(社区)党委48个,党总支152个,下设网格党支部632个、网格党小组1508个,将“党建+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村、每户。
强化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定出台《茂名市电白区村规民约工作指引》,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乡贤问事会、村慈事会“一约三会”,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支持、参与乡村公共建设。比如马踏镇提出,要在2022年底实现村级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同时,以此为抓手,马踏镇将加大信息支撑实现党群融合互动,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嵌入各领域、融入各方面,助推实现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赖广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