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检察院:强化“四个机制”推动普法工作


■记者柯小瑛通讯员周木生 庞元锐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化州市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四个机制”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普法活动,促进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机制,推动司法程序全过程普法。一体化推进办案和普法,在办案中普法,在普法中办案,实现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刑执监督等办案监督中全程普法。大力推行“好比检察开庭的公开听证”,把公开听证作为普法的重要举措,邀请当事人和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与听证、评议,检察官公开公正摆事实、举证据、释法理,提升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度和公信力,近年来开展公开听证活动29场次。
  强化“法治副校长”机制,着力防治重点领域问题。以“法治进校园”为契机,落实检察官和青年检察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保护少年的你”专题法治巡讲。回应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溺水等群众关切领域,结合涉及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不断奉献贴合校园需求的法治公开课。目前,共组建35名法治副校长团队及10个宣讲团到学校宣传法律100多场次,覆盖学校67所、师生13万余人,全面覆盖该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
  强化“乡间检察路”机制,发挥品牌效应服务乡村振兴大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乡间检察路”品牌建设效果,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针对邻里关系不和引发的矛盾纠纷,检察官通过上门调处信访积案、到案发地举办公开听证会等方式,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把普法工作融入到乡村网格化治理,坚持把“乡间检察路”机制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双报到”等服务群众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普法惠民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进村入户向群众普法1000多人次,受理群众反映诉求50多个,调处矛盾纠纷190多次。
  强化创新发展机制,把握时代大势多点发力谋新发展。创新法治思维,发挥检察建议对社会治理作用,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5份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凝聚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住宿的旅馆业等方面合力,积极打造“抓前端、治未病”的溯源治理体系。创新普法新路径,“化州检察”公众号通过“一图读懂工作报告”图解、防养老诈骗顺口溜微视频、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橘红花开”未检宣传片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开展普法宣传。探索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互联网+”普法新模式,以微信直播为主阵地,学校师生以班级为单元观看多媒体转播,家长在线同步观看,普法直播平均每场获得来自校外的五千多人次浏览量和3万多点赞,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