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镇:56个党支部都是防疫先锋队

公馆镇党员志愿者指引群众进行核酸检测。
本报记者邓晖晖通讯员曹华区
“我是基层的排头兵,群众与我情牵一线,我用守土有责的精神,保障最后一公里安全……”这是茂南区公馆镇创作的抗疫歌曲,这更是公馆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在抗击疫情中冲锋在第一线的深切体现。
自发生疫情以来,公馆镇委、镇政府坚决响应茂南区委、区政府的号召,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镇上下取消休假,把疫情防控当作最需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允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把抗击疫情作为淬炼党性、提升能力的“主战场”,不忘初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疫情当前党员先行,展现“首善先锋”志愿服务精神
公馆全镇56个党支部都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23个村(居)设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坚持疫情防控任务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的前线高高飘扬。该镇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号召,积极申请到疫情防控最前沿。镇政府随即在全镇干部中抽调15名骨干成立“0708”疫情防控核查专班,第一时间派出志愿队伍连夜前往镇盛镇协助核酸采样工作。
7月9日晚接到上级防控部门通知,该镇辖区有150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其中居住在镇内的112名学生要居家隔离,要求当晚要完成上门贴封条和核酸采样工作。该镇疫情防控办公室全体干部更是通宵奋战,顺利完成112名学生的居家隔离资料的录入、上报工作。
隔离的人员中有16个红码人员分布在公馆社区辖区范围,为封控人员测量体温、运送物资、配合医生做好核酸采样成了社区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我女儿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她那里的伙食如何?吃饭要交钱的吗……”面对租住在公馆西街的密接者家属在女儿被送去隔离后一连串的疑问,社区干部、预备党员柯华忠这个年轻、责任心强的小伙子有问必答,不但为家属一一做好解析,为了安抚情绪不稳定的隔离女学生,柯华忠更是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有个女学生甚至是凌晨三点打电话过来,柯华忠也是毫无怨言,认真、细心安抚对方的情绪。用柯华忠的话说,这就是“火线”锻炼他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体现。
全镇党员行动起来,构筑疫情防控先锋城墙
7月9日到12日,该镇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已是连续4天通宵达旦加班了,共核查黄码人员、线索名单共11000多人。截止7月12日凌晨零时,公馆镇中心卫生院一共完成核酸采样56232人次,出动医务人员258人次,其中派往隔离点医务人员26人,参与核酸标本转运医务人员5人,中转站转运医务人员4人,流调医务人员3人,参与三人小组上门采样医务人员48人次,参与区内大规模核酸采样以及院内黄码专区、绿码专区采样医务人员达74人次,出动救护车34车次。针对公馆卫生院检测人员多设备少的现状,公馆镇委书记罗汝章亲自现场办公,增设帐篷等物资,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快速、高效进行。
截止7月10日,该镇党委“首善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出动350人次到公馆镇卫生院、新华街道、站前街道等开展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7月11日,该镇又派出两支共105人的志愿队伍,配合新华、站前两个街道开展“扫楼行动”,逐楼逐户,不漏一户,敲门、呼叫,引导居民连夜出来进行核酸采样。旧街旧巷的房子都没有电梯,每一层楼、每一个阶梯都要靠双脚去丈量,6万人的街区要靠党员干部的声声呼唤,汗水滴在楼梯间,爱心弥漫在炎热的夏夜里。
为确保疫情防控点有人在岗,该镇采取轮岗制度,每天、每时每刻都能做到召之即来。白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志愿者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夜晚不但炎热而且备受蚊叮虫咬,却没有一人有怨言。“疫情当前,群众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我们就必须站出来!”该镇分管疫情防控的副镇长叶权林斩钉截铁地说。
金灿灿的党徽闪耀在每一名党员志愿者的胸口;红色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每一个抗疫的主战场;红色的志愿服交相辉映,穿梭在每一栋居民楼、每一个采样点以及大街小巷中。疫情当前,公馆镇广大党员干部彰显“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时刻豁出去”的担当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出“首善先锋”志愿服务精神,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诠释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用真诚手挽手筑起保护的城墙,用过硬的作风坚决打赢这一场疫情防控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