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村(居)民服务“菜单化”

电海街道“微心愿”服务暖民心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俊明 通讯员蔡美新
  本报讯“电海街道‘微心愿’平台吗?我想感谢几位穿蓝马褂胸前挂着党徽的小伙子,他们冒着风雨把我背到安全的安置点,找好床位,还有可口的饭菜,最过意不去是我弄脏了背我的那位小伙子的衣裤了,我一定找到他们说声感谢!”
  “电海街道‘微心愿’平台吗?帮我传递一句感激话:感谢电海街道党员干部冒着大风雨,抢修排水闸、清理河道堵塞,让安乐村900多亩被浸地脱险。”
  7月2日,台风“暹芭”正面袭击电白带来持续强降雨,电白区电海街道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转移群众,抢险救灾,村民纷纷通过“微心愿”平台表示谢意。
  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来袭,电海街道全体党员干部网格员闻令而动,取消休假,火速行动到所驻村(社区)参与抗风防汛工作,在风雨中逆行,在抢险中奋战。落实群众转移,及时清理路面障碍物,在岗位中坚守,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先锋作用。
  电海街道继“五级网格”化管理之后又探索精细化党建引领细化项目清单“微心愿”服务平台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方式。以网格为基本单元推行基层村(社区)治理创新,突出党建引领、区域共建、温暖民心三大主题,着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电海街道推进村(居)民服务“菜单化”,打造网格内“服务超市”。群众不用出门,只用手机扫描电海街道“微心愿”二维码,把自己的心愿提交。电海街道“微心愿”平台把群众的问题和需求分类为网格微治理、志愿微行动、圆梦微心愿等多个“微项目”菜单,把村(社区)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与居民诉求相结合,发挥好居民骨干“老街坊”“老邻居”“老熟人”“老感情”优势,及时化解不文明养犬、乱堆乱放、群租扰民等突出矛盾问题,把脏乱差的“小菜园”改造成温馨的“口袋花园”,进一步优化生活环境。通过网格服务、党员和居民的志愿行动、结对帮扶、街道、村(社区)的认领认管等方式协调解决。
  电海街道不但打造“微心愿”服务党建品牌,还在村、社区,发挥好村、小区、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物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激活“党建+村民小组”“党建+楼宇”“党建+物业”“党建+网格”的“党建+”管理模式,整合街道、村、社区的共建包联单位、两新组织,把“党建+”打造成村、社区互联互动的“红色平台”。
  电海街道还开展经常性的小课堂、小讨论、小公益、小爱心、小互动、小建议、小心愿、小破解“八小”活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让在党建引领下塑造的“家”文化“家味”更浓、邻里的“交情”更深、村居民的“情感”更亲。